近期,A股市場新能源板塊表現活躍,其中被譽為“中國新能源電源行業第一股”的陽光電源股價持續攀升,截至11月5日收盤,公司股價已突破200元關口,較年內低點漲幅接近三倍,市值達到4157億元,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
支撐股價走強的核心因素是公司亮眼的業績表現。今年前三季度,陽光電源實現營業收入664.02億元,同比增長超30%;歸母凈利潤達118.81億元,同比增幅達56.34%。這份成績單背后,是公司“儲能+出海”戰略的成功落地,以及在AIDC業務領域的積極布局。
在財務數據方面,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同比暴增11倍至99.14億元,展現出強勁的“造血能力”。公司解釋稱,這主要得益于回款增長140億元,同時通過優化客戶信用管理、加強回款考核等措施改善現金流。值得注意的是,海外業務回款效率顯著高于國內,成為現金流改善的重要因素。
然而,公司財報也暴露出潛在風險。前三季度資產減值損失達9.57億元,同比激增207.17%。主要原因是行業競爭加劇導致存貨跌價準備增加3億余元,以及部分電站項目前期投入計提減值4億余元。這反映出新能源行業在快速擴張過程中面臨的資產質量挑戰。
在業務拓展方面,陽光電源正加速布局AIDC(人工智能數據中心)領域。今年5月,公司設立合肥陽光源智科技有限公司,專門開展AIDC電源業務。8月進一步成立AIDC事業部,計劃明年推出相關產品。公司認為,AI技術發展帶來的電力缺口將催生新的市場需求,光儲一體化解決方案將成為重要發展方向。
陽光電源指出,數據中心具有電力可靠性要求高、負荷波動大、電力成本占比高等特點,而儲能系統能夠有效解決容量限制、峰值負荷支撐和峰谷套利等問題。公司預計,AIDC配儲需求將呈現確定性增長趨勢,不同儲能時長對應差異化定價策略。
公司創始人曹仁賢的個人財富也隨著企業成長水漲船高。在最新發布的《2025胡潤百富榜》中,曹仁賢、蘇蕾夫婦以675億元身家位列第76名,不僅穩居安徽首富,較第二名中環新能源余竹云的財富優勢達445億元。
回顧企業發展歷程,曹仁賢的決策魄力起到關鍵作用。1997年,這位杭州籍企業家放棄合肥工業大學教職,以50萬元啟動資金創立陽光電源。創業初期,公司通過傳統電源業務維持生存,直到2002年抓住國家“送電到鄉”工程機遇,開始向新能源領域轉型。
2003年,公司成功研制國內首臺自主知識產權光伏并網逆變器,打破國外技術壟斷。2011年登陸A股市場后,曹仁賢做出重要戰略調整:砍掉當時貢獻主要現金流的傳統電源業務,全力聚焦光伏逆變器領域。這一決策使公司成為國內新能源行業標桿企業。
在全球化布局方面,陽光電源同樣表現突出。公司光伏逆變器全球市占率從2012年的不足2%提升至2015年的15%,并在2022年以77GW出貨量再奪全球第一。2025年上半年,公司儲能系統出貨量超越特斯拉,登頂全球榜首。
面對儲能行業價格競爭,曹仁賢提出“三電融合”技術路線,將電化學、電力電子、電網支撐技術整合,為客戶提供系統解決方案。這種差異化競爭策略使公司儲能業務毛利率維持在39.92%的較高水平,顯著優于行業平均水平。
當前,陽光電源正站在新的發展起點。隨著AIDC業務的逐步推進,公司能否在新能源電源主業之外開辟新的增長極,市場正保持密切關注。這位從高校教師轉型的企業家,將繼續用其戰略眼光書寫中國新能源產業的傳奇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