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辦的一場重要行業論壇上,北京國聯視訊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錢曉鈞就產業互聯網發展發表了深度見解。此次論壇聚焦企業數字化轉型議題,吸引了眾多行業專家與企業代表參與。錢曉鈞指出,當前我國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產業互聯網作為推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核心載體,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針對產業發展面臨的現實挑戰,錢曉鈞分析認為,產業鏈協同效率不足、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困難、技術成果轉化路徑不暢等問題亟待解決。他特別強調,產業互聯網的突破性發展需要構建系統性解決方案,通過技術賦能與模式創新破解發展瓶頸。在具體實施路徑上,他提出了三個關鍵方向。
首先是以數據智能驅動產業決策升級。通過搭建數字交易平臺,產業互聯網能夠整合生產、流通、銷售全鏈條數據,形成實時動態的供應鏈畫像。這種數據穿透能力不僅解決了傳統貿易中的信用驗證難題,更將商流、物流、資金流轉化為可智能調度的數字網絡。例如,某工業品電商平臺通過分析十萬級供應商的履約數據,成功將采購周期縮短40%,庫存周轉率提升25%。
其次要構建分層賦能的數字化服務體系。針對制造業中小企業"不敢轉、不會轉"的痛點,錢曉鈞提出采用模塊化改造方案。通過將數字化工具拆解為可組合的功能組件,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適配的轉型路徑。某裝備制造企業通過引入輕量化MES系統,僅用三個月就實現了生產排程自動化,設備利用率提升18%。更值得關注的是,工業大模型的應用正在推動企業決策模式變革,某化工企業通過訓練專屬AI模型,將工藝優化周期從三個月壓縮至兩周。
在全球化布局方面,產業互聯網正在重塑跨境貿易生態。錢曉鈞介紹,通過構建覆蓋關、稅、匯、運等關鍵節點的數字基礎設施,B2B跨境電商已形成從國內生產到海外流通的完整閉環。在采銷環節,區塊鏈技術實現了質檢報告的跨境互認,某電子產品出口企業因此減少重復檢測成本300萬元/年;物流環節的數字供應鏈平臺打通了20條跨境航運專線,使東南亞訂單交付周期縮短5-7天;生產端推廣的數字云工廠模式,已幫助127家海外中小工廠完成數字化改造,平均生產效率提升22%。
這場思想碰撞為產業互聯網發展提供了新視角。與會專家普遍認為,隨著5G、AI、區塊鏈等技術的深度融合,產業互聯網將進入快速發展期。據權威機構預測,到2025年我國產業互聯網市場規模將突破12萬億元,在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當前,如何加快技術成果轉化、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培育復合型人才,已成為行業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