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研華協同創新研發中心內氣氛熱烈,首屆“研華AIoT創新應用大賽”全國總決賽在此圓滿落幕。自4月啟動以來,這場聚焦AIoT領域的高校賽事吸引了全國275支高校隊伍報名參與。經過初賽、復賽的激烈角逐,6支頂尖團隊最終站上總決賽舞臺,以AIoT智慧方案展開巔峰對決,為產業智能化注入青春動能。
大賽以“AI+工業創新”與“AI+智慧城市”為雙賽道,匯聚產學研權威評審團。由研華高層、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及多所高校教授組成的評審組,從創新性、落地性、技術深度等維度綜合考量。最終,東華大學AIoTΠ團隊的“基于LoRa-RSSI與輔助參數的土壤體積含水量間接測量系統”項目脫穎而出,斬獲“AIoT未來之星”大獎。該項目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土壤含水量精準監測,兼具低成本與高適應性,為農業智能化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
在數字經濟與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AIoT已成為推動產業變革的核心力量。研華(中國)總經理羅煥城指出,企業以“利他共好”理念踐行ESG戰略,將“物聯教育”作為永續發展的關鍵環節。通過成立專項基金會、搭建產學合作平臺,研華致力于打破校園與產業的邊界,讓青年創新直接對接真實需求,加速技術從實驗室到市場的轉化。
中國自動化學會常務理事吳岡在致辭中強調,賽事搭建了學術前沿與產業實踐的橋梁。他表示:“青年人才在解決真實問題的過程中積累經驗,才能為中國AIoT教育注入持久活力。研華等企業的參與,為產教融合探索了可復制的模式。”
研華為參賽團隊提供了覆蓋云-邊-端的全鏈路支持,包括數據采集設備、工業通訊模塊、邊緣計算平臺及IoT云服務。這種深度賦能讓學生團隊突破概念階段,直接在產業場景中驗證技術可行性。研華(中國)工業物聯網事業群總經理蔡奇男比喻道:“我們希望學生把課堂創意變成社會需要的智慧方案,讓AIoT教育真正服務于產業升級。”
在“AI+工業創新”賽道,團隊針對風電運維、能源管理、設備巡檢等場景提出解決方案。例如,某團隊通過激光雷達與智能調控系統,實現工業園區能效提升與碳排放優化;另一團隊開發的能源管理系統,幫助企業降低15%的能耗成本。而在“AI+智慧城市”賽道,作品聚焦智慧農業、城市內澇治理等領域。某團隊利用云邊端協同架構,構建土壤監測-智能決策閉環,使農田灌溉效率提升30%;還有團隊通過物聯網感知網絡,實現城市內澇的實時預警與應急響應。
總決賽現場,各團隊通過Demo演示與答辯,將AIoT方案轉化為可視化、可驗證的成果。評審團從技術可行性、商業價值、社會效益等角度嚴格評判,最終6支團隊憑借創新性與落地性獲得高度認可。這些方案不僅展現了青年學子的技術實力,更體現了AIoT在解決產業痛點中的巨大潛力。
通過企業與高校的深度協作,研華構建了“創意-實踐-產業化”的全鏈條培養體系。從提供開發工具到對接產業需求,從技術指導到商業落地,青年創新者得以在真實場景中錘煉能力。這種模式不僅培育了“懂技術、懂場景、懂產業”的復合型人才,也為數字中國建設輸送了新鮮血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