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正通過一種獨特方式學習人類動作——由真人員工在實驗室中反復演示日常行為。在位于特斯拉工程總部的透明玻璃實驗室內,數十名員工每天八小時輪班,重復舉起水杯、擦拭桌面、拉開窗簾等動作,頭戴的攝像設備全程記錄每個細節。這些看似簡單的任務,實則是為訓練Optimus積累關鍵數據。
項目初期,員工通過穿戴動作捕捉服遠程操控機器人,但隨著技術路線調整,特斯拉自6月起逐步轉向純視覺數據采集。員工佩戴的多角度攝像頭能精準追蹤其行動軌跡,公司還引入多機位全景拍攝、觸覺手套等新工具。有員工透露,他們甚至需要錄制操作嬰幼兒啟智玩具的過程,如按顏色套圈或拼裝積木,這些任務被形容為“教嬰兒學步”。
訓練內容遠不止于此。員工需在3到5秒內完成深蹲、模仿大猩猩、模擬打高爾夫等動作,部分任務引發爭議——AI曾要求他們四肢爬行或脫去衣物。特斯拉解釋,這些看似隨機的訓練旨在測試技術邊界。謝菲爾德大學專家指出,多樣化數據采集能加速機器人學習進程,例如在弗里蒙特工廠,數據員需頭戴傳感設備整理汽車零件,以適應復雜工業環境。
高強度工作帶來身體負擔。多名員工表示,背負30至40磅重的設備導致背部和頸部受傷,有人因右腿麻木被迫病假。虛擬現實頭盔引發的暈動癥也成為普遍問題,當機器人突然傾倒時,視覺與體感的錯位會加劇不適感。盡管如此,特斯拉仍要求每班次采集至少四小時合格視頻,數據質量直接影響員工績效評分。
在投資者參觀環節,遠程操控演示成為“保留節目”。前員工透露,穿著動作捕捉服時機器人動作更流暢,馬斯克有時會攜子陪同觀看。但現實中的Optimus仍存在明顯短板:執行彎腰任務時半數會跌倒,移動距離較短時需依靠支架保持平衡。盡管馬斯克宣稱機器人已能自主引導訪客,但專家認為,在可控環境中維持平衡應是基礎技術。
數據采集團隊規模曾超百人,但9月績效評估后數十人被裁。員工對機器人的實際進展缺乏清晰認知——遠程操控階段的成功率評估逐漸減少,而特斯拉發布的宣傳視頻中,Optimus已能表演功夫、派發糖果。俄勒岡州立大學專家提醒,這些演示僅展示最優狀態,實際能力可能被高估。馬斯克則繼續描繪愿景:未來Optimus將“穿著機器人外殼的人類”,但當前仍需通過海量人力勞動完成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