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理想汽車針對2024款MEGA車型啟動大規模召回,涉及車輛總數達11411輛。此次召回將免費更換冷卻液系統、動力電池及前電機控制器,單臺車維修周期約為1個工作日。據行業測算,此次召回總成本或超17億元,成為新能源汽車領域又一典型案例。

成本構成顯示,核心部件更換占據主要支出。其中,寧德時代5C麒麟電池包(含電控系統)單臺成本約12萬元,11411輛車電池更換總費用達13.69億元,占總成本81.1%。前電機控制器采用800V高壓碳化硅技術,單臺成本5000元,合計5705.5萬元。冷卻液系統及相關配件更換成本1500元/臺,總計1711.65萬元。三類核心部件總成本達14.56億元。
服務與隱性成本同樣不容忽視。按單臺車8小時施工、600元/小時工時費計算,工時總成本約5477.28萬元。疊加服務調度、物流運輸等隱性支出7280萬元,工時及服務成本合計1.27億元。理想為召回車輛提供的“10年/20萬公里”延保權益成本約1.23億元,冷卻液配方研發及驗證投入約5824萬元,兩類隱性成本共1.81億元。
此次召回的特殊性在于企業的主動擔責態度。在上海MEGA車型起火事件調查尚未定論時,理想通過內部排查鎖定冷卻液防腐性能不足的隱患,果斷啟動召回程序。公司CEO李想表示:“事故概率可能是萬分之一,但生命安全是百分之百,面對風險不能等待”。即便問題可能涉及供應商責任,理想仍選擇全額承擔短期成本,打破行業“等待結論再行動”的慣例。
這一決策與行業發展趨勢高度契合。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召回量達415萬輛,是2023年的3倍,其中動力電池相關故障占比超三成。監管層面同步強化約束,要求新能源汽車火災事故需在12小時內上報,瞞報將面臨重罰。在技術快速迭代與監管趨嚴的雙重壓力下,車企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排查”已成為必然選擇。
從行業影響看,此次召回或將推動供應鏈管理升級。車企將更注重零部件品控與隱患預判,避免因質量問題引發大規模召回。同時,低成本召回方式加速普及,2024年已有12次召回通過OTA遠程升級完成,其中新能源汽車占7次。這種技術手段的應用,有效降低了召回成本與用戶不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