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天局近日宣布,一顆編號為3I/ATLAS的彗星正以遠離太陽系的軌跡飛行,這顆被天文學界稱為"星際訪客"的天體不會對地球構成任何威脅。作為人類觀測到的第三個來自太陽系外的星際天體,它的出現為研究宇宙物質循環提供了珍貴樣本。
該彗星于今年7月1日由智利ATLAS巡天望遠鏡首次捕獲,這個由美國航天局資助的觀測系統專門用于監測近地天體。初步觀測數據顯示,這顆彗星在飛掠近日點時距離太陽約2.1億公里,相當于火星軌道內側的位置,與地球的最近距離則達到2.7億公里。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后續觀測顯示,其彗核直徑在440米至5.6公里之間,具體數值仍需進一步確認。
天文學家通過分析其光譜特征確認,這顆天體具有典型的彗星結構:冰質核心外圍包裹著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彗發。這種特征使其區別于2017年發現的"奧陌陌"——那顆被觀測到的首個星際天體因缺乏彗發特征,曾引發關于其身份的激烈討論。2019年發現的2I/Borisov則明確呈現出彗星特征,成為第二個被確認的星際訪客。
命名規則暗含著重要的科學信息。3I/ATLAS中的"I"代表"星際"(Interstellar),數字"3"表明其發現順序,而"ATLAS"既指發現它的觀測系統,也紀念該研究團隊在星際天體發現領域的貢獻。這顆彗星被發現時位于木星軌道內側,距離太陽約6.7億公里,科學家推測它可能在數百萬至數十億年前就脫離了原生恒星系統,在星際空間漂流至今。
星際天體的持續發現正在改寫人類對宇宙物質交換的認知。這些流浪天體可能攜帶著其他恒星系統的原始物質,其軌道特征和化學組成記錄著行星系統形成的早期歷史。天文學家特別關注它們攜帶的揮發性物質和有機分子,這些成分可能揭示生命起源的普遍規律。隨著觀測技術的進步,科學家預計未來十年將發現更多此類天體,逐步構建起星際物質循環的完整圖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