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個省份相繼推出深化改革新舉措,以資本運作和資源整合為突破口,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些改革措施聚焦國有“三資”管理優化,通過并購重組、股份制改造等方式,旨在實現穩增長、防風險、保民生的多重目標。
安徽省率先發布《推進“大資產”統籌管理總體工作方案》,提出全省國有資源、資產、資金“一盤棋”管理。該方案旨在打破部門、行業和層級壁壘,推動國有“三資”在更大范圍內優化配置。通過盤活存量資產、提升使用效率,安徽試圖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
深圳市則將目光投向資本市場,出臺《推動并購重組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方案明確提出,到2027年底,轄區上市公司總市值要突破20萬億元,并培育20家千億市值企業。為實現這一目標,深圳鼓勵企業通過并購重組提升競爭力,計劃三年內完成超200單并購項目,交易總額超1000億元。這種以資本賦能實體的路徑,被視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手段。
湖北省的改革思路與安徽、深圳不謀而合。該省提出“一切國有資源盡可能資產化、一切國有資產盡可能證券化、一切國有資金盡可能杠桿化”的改革方向,并明確“能用則用、不用則售、不售則租、能融則融”的四種處置方式。以長江存儲為例,其母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后,形成國有資本、金融資本、民營資本和員工持股的多元結構,估值超2000億元。這一案例被視為國有資產證券化的成功實踐,不僅為企業上市奠定基礎,更帶動了上下游產業鏈發展。
河南省的改革動作同樣引人注目。9月25日,該省宣布對河南能源集團和平煤神馬集團實施戰略重組,涉及5家上市公司。重組后,新集團總資產超5000億元,員工近30萬人。盡管部分被重組企業當前處于虧損狀態,但通過資源整合和協同發展,有望減少內耗、提升效率。例如,合并前各企業在煤炭、化工領域存在同質化競爭,合并后可通過統一調配資源,避免無序競爭,提高整體盈利能力。
這些改革舉措的共同點在于,通過金融手段盤活國有資產,實現產業與資本的深度融合。上海證券報分析指出,河南能源與平煤神馬的合并,是應對行業困境、化解債務風險的必然選擇。重組后,企業可集中力量發展核心業務,同時保障近30萬員工的就業穩定,這對維護地方經濟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從安徽到深圳,從湖北到河南,各地改革實踐表明,深化國有“三資”管理改革已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資本效率,這些措施不僅有助于企業轉型升級,更在穩增長、防風險、保民生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隨著改革不斷深入,未來或將有更多地區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的改革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