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楊振寧曾用“畫了一個圓”來概括自己的人生軌跡。這種對生命循環的感悟,源自他對英國詩人T.S.艾略特作品的深刻共鳴——楊振寧曾親自將“我的起點,就是我的終點……我的終點,就是我的起點”這句詩譯成中文,并將其視為人生注腳。
清華園的磚墻與藤蔓,見證了這位科學家跨越八十年的精神回環。七歲那年,他跟隨父親踏入這座學術殿堂,科學館的玻璃窗后那些精密儀器,在他心中播下了探索的種子。半個多世紀后,當八旬高齡的楊振寧決定回國任教時,他選擇將清華園作為新的起點,在校園里為自己取了“歸根居”這個充滿東方哲思的居所名。
2003年,楊振寧以全職教授身份重返清華,開啟了學術生涯的第三篇章。他自稱“東籬歸根翁”,將這份回歸視為超越地理意義的精神返鄉。在實驗室與課堂之間,這位“80后”學者(指年齡超過八十歲)持續推動著理論物理的前沿研究,同時致力于培養新一代科研人才。他的辦公室里,既有泛黃的學術筆記,也有與年輕學子討論問題的最新記錄。
這種起點與終點的辯證關系,在楊振寧的學術生涯中不斷顯現。從早期提出宇稱不守恒理論到晚年關注基礎科學教育,從西南聯大的戰火歲月到清華園的靜謐書齋,他的研究軌跡始終貫穿著對科學本質的追問。正如他翻譯的那句詩所表達的,真正的探索者永遠在出發與回歸的循環中,尋找著更深刻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