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發布公告,面向社會公開征求關于《車輛出廠合格證》強制性國家標準修訂計劃的意見。此次修訂旨在適應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帶來的新需求,進一步完善車輛生產、流通及監管體系。
作為機動車出廠合格證明的核心技術文件,《車輛出廠合格證》自實施以來在保障產品質量、規范市場秩序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但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持續提升,電池溯源管理、智能駕駛系統信息披露等新問題對現行標準提出挑戰。行業專家指出,現有合格證制度在關鍵信息完整性、數據準確性等方面已難以滿足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
根據修訂方案,新標準將重點強化三方面內容:一是增加組合駕駛輔助系統技術參數,確保智能網聯汽車功能信息可追溯;二是完善儲能裝置單體及總成信息規范,建立電池全生命周期數據鏈;三是優化信息展示格式,要求關鍵技術指標必須以標準化方式呈現。這些調整旨在構建覆蓋生產、使用、回收各環節的質量管控體系。
修訂后的標準適用范圍將全面覆蓋各類機動車產品,包括汽車整車及非完整車輛、摩托車(含輕便型)、掛車、無軌電車等。特別針對拖拉機運輸機組、輪式專用機械車等特種車輛,明確了合格證配發規范。標準要求所有完成制造檢驗的車輛,必須在出廠時配備符合新規的合格證明文件。
此次修訂直接關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目標。通過規范合格證信息管理,既能強化生產企業產品質量主體責任,也可為監管部門提供更精準的執法依據。業內人士認為,完善后的標準體系將有效提升新能源汽車安全水平,同時推動智能網聯技術規范化應用,為產業創新發展奠定制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