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汽車賽道競爭白熱化的當下,車企與科技企業的跨界合作已成常態,但華為與廣汽的深度聯手,因全新品牌“啟境”的誕生,成為行業焦點。近日,雙方在央視《對話》欄目中首次披露,啟境品牌首款車型將于2026年年中正式上市,這款融合華為技術基因與廣汽制造底蘊的新車,尚未亮相便被業內視為“高端智能車領域的重要變量”。

品牌命名背后,藏著雙方對智能出行的深度思考。據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靳玉志透露,“啟境”二字由“啟”與“境”組成,前者象征開啟、創新,后者代表境界、突破,整體寓意“開啟智能出行新境界”。這一名稱的靈感,源于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建議——兩個月前,廣汽集團董事長馮興亞拜訪時,任正非提出品牌名需更年輕、更具科技感,“啟境”由此誕生。
作為啟境品牌的“開山之作”,首款車型的設計與配置堪稱“亮點密集”。廣汽集團董事長馮興亞用“驚艷”形容其外觀,強調其融合了科技感、時尚感與運動基因。為打磨造型,雙方組建近百人設計團隊,華為米蘭美學研究所專家全程參與,歷經8個月、數十輪評審才最終定稿。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評價其“很型”,認為能精準吸引年輕消費者。
更關鍵的是核心技術配置。新車將全棧搭載華為乾崑智能化解決方案,該系統截至2025年8月已搭載超100萬輛車,用戶輔助駕駛里程累計超46.5億公里,其全維防碰撞系統CAS 4.0更被視為安全標桿。結合廣汽28年造車經驗積累的整車制造與品質控制能力,這款車被業內看好成為“年輕群體首臺高端智能車”。

與普通合作不同,華為與廣汽的聯手模式更值得關注——雙方從流程到組織實現深度融合,形成“全程陪跑”的協作機制。早在2025年1月,華為團隊便已駐場廣汽,與產品、營銷、財經等領域人員同步辦公,深度參與產品定義、開發到營銷的全鏈條。這種“嵌入式協作”打破了傳統“技術方管技術,制造方管生產”的分工模式,實現協同“0延遲”。
核心合作模式是引入華為IPD(集成產品開發)與IPMS(集成產品營銷服務)全流程體系。從用戶需求洞察、產品定義,到研發迭代、上市服務,雙方協同貫穿每個環節,而非“一款車談一次合作”。靳玉志坦言,過去頻繁談判效率低,而啟境模式能通過軟件快速更新,讓汽車“不過時”,持續為用戶創造價值。
廣汽集團董事長馮興亞認為,這種合作模式不僅是兩家企業的突破,更能為中國汽車產業提供轉型樣本。“當前是中國汽車產業重大轉型期,華為與廣汽的結合,能為工業化制造企業轉型、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創造范例。”
一邊是擁有“神車”基因的廣汽——漢蘭達、凱美瑞、雅閣等車型累計銷量均破百萬,制造與品質控制能力深厚;一邊是在智能技術領域領跑的華為——乾崑系統技術壁壘堅實,還打造過問界等成功品牌。當廣汽的“品質力”遇上華為的“技術力”,再加上打破常規的合作模式,啟境品牌無疑具備了改寫高端新能源市場格局的潛力。2026年年中,這款“讓人眼前一亮”的新車將正式登場,其市場表現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