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動駕駛技術路徑的選擇上,中國激光雷達企業速騰聚創創始人邱純鑫近日公開表達了對多傳感器融合方案的堅定支持。他指出,相較于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推崇的純視覺系統,融合激光雷達等傳感器的技術路線在安全性和可靠性上具有顯著優勢。
激光雷達(LiDAR)通過發射激光束并測量反射信號時間來感知環境,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Waymo無人駕駛出租車、掃地機器人及智能手機攝像頭等領域。邱純鑫在新加坡“未來中國全球論壇”期間接受采訪時表示,過去十年間,自動駕駛領域關于純視覺與多傳感器融合的技術路線爭議不斷,但如今行業已形成共識:純視覺方案在應對極端場景時存在明顯短板。
他舉例稱,在高速公路上,純視覺系統可能難以區分前方靜止的白色車輛與天空中的云朵;而在隧道入口等光線復雜場景中,系統對黑色車輛的識別也可能出現偏差。這些“邊緣案例”是純視覺技術難以克服的障礙。根據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SAE)的分級標準,要實現L3級以上自動駕駛,必須依賴激光雷達等傳感器與視覺系統的協同感知。
市場研究機構Yole Group的報告顯示,成立于2014年的速騰聚創在2024年已躍居全球乘用車激光雷達市場首位。這一成績與激光雷達成本的快速下降密切相關——邱純鑫透露,該技術單價已從每輛車7萬美元降至數百美元,同時性能持續提升。
與速騰聚創的觀點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馬斯克長期對激光雷達持批評態度。他在2019年特斯拉“自動駕駛日”上曾斷言,汽車制造商最終將放棄這一技術。今年8月,他再次強調,在汽車領域使用激光雷達“既昂貴又無必要”,并稱“解決視覺問題后,激光雷達就失去了價值”。不過,他同時承認SpaceX的“龍”飛船依賴激光雷達實現國際空間站對接。
馬斯克的立場在汽車行業屬于少數派。福特CEO吉姆·法利今年6月公開表示,激光雷達在攝像頭因眩光或反光失效時仍能可靠工作,是自動駕駛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中國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CEO李想則從交通環境差異的角度分析,認為馬斯克若在中國夜間高速公路行駛,會意識到激光雷達的必要性——例如,未設置尾燈的貨車在遠距離時難以被攝像頭識別。
目前,特斯拉的“全自動駕駛”軟件仍屬于SAE 2級系統,需駕駛員全程監督。而行業普遍認為,要實現完全無人駕駛(L5級),多傳感器融合仍是更可靠的技術路徑。隨著激光雷達成本的持續下降,這一方案的市場接受度正在快速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