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iPhone系列中,iPhone 17標準版與Pro系列均迎來顯著升級。然而,在材質工藝方面,鋁合金即便具備出色的熱性能,與蘋果已在Apple Watch上應用的拋光鈦金屬工藝相比,仍存在明顯差距。目前,若想在iPhone產品線中選購采用鈦金屬材質的機型,iPhone Air成為唯一選擇。
從產品定位來看,iPhone Air與當年的iPhone X存在相似之處。二者均采用全新硬件設計,處于硬件技術變革的關鍵節點,為追求前沿體驗的用戶提供了提前接觸未來科技的機會。在實際使用中,iPhone Air與iPhone X均展現出獨特的體驗特征:硬件設計極具吸引力,但使用過程中也伴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
需要說明的是,本次評測的iPhone Air為編輯部成員自購的港版日用機,非官方評測樣機。由于大陸國行版本推遲發售,相關評測內容基于港版使用體驗,網絡制式、運營商適配等信息需以國行版本正式評測為準。本文不構成購買建議,僅供用戶參考。
在初上手階段,iPhone Air的輕薄特性令人印象深刻。盡管蘋果取消充電器配置長期引發爭議,但iPhone Air的輕薄包裝設計與其產品定位形成完美契合。在發布會現場的初步體驗中,拋光鈦金屬邊框的觸感優勢已有所體現。與iPhone 17 Pro系列的一體成型鋁合金中框相比,鈦金屬邊框帶來更溫潤的握持感受,這主要歸因于鈦的導熱性低于鋁。視覺層面,拋光鈦金屬的光澤效果顯著優于磨砂鋁合金,光線在金屬表面的流動感猶如觀賞概念車一般,但這種高級感的前提是邊框保持清潔。
作為6.5英寸屏幕機型,iPhone Air雖未完全替代Plus系列,但165g的機身重量使其成為近兩年少見的"大屏輕薄"直板手機。當前內容生產與消費環境已不再適配iPhone 13 mini等極端小屏機型,"輕薄大屏"設計如iPhone Air與S25 Edge正成為新的市場趨勢。其中,iPhone Air憑借其緊湊布局與較大機身,提供了接近"手持完整屏幕"的未來感體驗。相比之下,S25 Edge的裝甲鋁邊框因缺乏圓弧過渡設計,導致握持厚重感明顯,邊框存在感過強。
在實際使用層面,iPhone Air的3149mAh超薄鋼殼電池表現超出預期。通過數十小時的深度體驗發現,其續航能力與使用一年的iPhone 16 Pro相當。從用戶升級角度看,iPhone 12 Pro(2815mAh)、iPhone 13 Pro(3095mAh)及iPhone 14 Pro(3200mAh)等老用戶對iPhone Air的電池容量接受度較高。得益于A19 Pro處理器的能效提升與LTPO可變刷新率技術,老用戶升級后的體驗落差并不顯著。
不過,iPhone Air在實際使用中仍存在適配問題。由于尚未在大陸正式發售,部分國產應用對靈動島位置下移的適配存在缺陷,具體表現為搜索框被截斷、頂部banner錯位等問題。此類bug雖不影響基礎功能,但嚴重影響視覺體驗,需等待國內正式發售后由開發者逐步修復。
在硬件配置方面,iPhone Air的單揚聲器設計成為明顯短板。拆機視頻顯示,其頂部"高原"區域三分之一空間用于揚聲器布局,但實際出聲僅依賴頂部微縫聽筒。這種設計導致低頻表現被大幅過濾,影音娛樂體驗受限。對于依賴手機外放的場景,用戶需配合家庭音響或耳機使用。編輯部實測中,原本閑置的HomePod mini因iPhone Air的揚聲器局限而重新啟用。
散熱問題是iPhone Air的另一挑戰。盡管A19 Pro處理器通過削減核心數控制能耗,但機身內部的高密度堆疊與鈦金屬的低導熱性,導致散熱效率下降。實測中,手機在持續使用后發熱明顯,但輕薄機身也帶來快速降溫的優勢——從室外進入室內后,機身溫度可迅速恢復至正常水平。由于主板位置較高且SoC緊貼"高原"區域,正常握持時用戶難以觸及高溫區域,熱感弱于iPhone 16 Pro。
在通信方案方面,港版iPhone Air的eSIM策略引發關注。此前港版機型采用雙實體SIM卡設計,但今年iPhone 17系列(除Air外)改為單實體卡+eSIM組合。iPhone Air(A3517)雖支持多張eSIM卡,但無法兼容大陸運營商服務,國行版本(A3518)才具備此功能。這意味著購買港版的用戶需使用港澳臺或國際運營商的eSIM套餐,并開通漫游服務才能在大陸正常使用。實測顯示,香港運營商的eSIM轉移需支付28港幣"重新發卡費",且身份信息需重新登記,整個過程耗時四十余分鐘。eSIM的漫游資費、頻段支持及基站連接穩定性均存在不確定性。
綜合來看,iPhone Air更像是一款象征意義大于實用價值的探索性產品。在iPhone 17與Pro系列務實升級的背景下,iPhone Air承擔了突破設計邊界的使命。其用戶群體具有鮮明特征:家庭配備音響設備、出行依賴車載充電、攝影使用專業相機、日均屏幕使用時間低于四小時。對于將智能手機視為基礎通訊工具與電子錢包的用戶而言,iPhone Air提供了一種獨特的選擇。但需明確的是,這款產品注定不適合主流用戶,其"為折疊屏試水"的設計痕跡過于明顯,用戶需根據自身需求謹慎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