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世界智能汽車大會上,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透露,我國正著力構建新型新能源汽車安全監管體系,涵蓋火災事故企業報告制度、汽車遠程升級報告制度以及汽車安全沙盒監管制度試點。這一系列舉措標志著我國新能源汽車安全監管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防控。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頻發,暴露出行業快速發展背后的安全隱患。電池熱失控、碰撞起火、充電故障等問題時有發生,且事故可能出現在行駛、靜止、充電等任何狀態。此前,部分車企對安全事故采取內部處理方式,甚至引導用戶私下解決,導致監管部門難以及時掌握真實情況,安全隱患長期存在。
新能源汽車火災事故企業報告制度的建立,將徹底改變這一現狀。根據新規,企業必須在事故發生后第一時間向監管部門上報,配合提供車輛運行數據、故障模式分析等關鍵信息。這種主動報告機制使監管關口前移,監管部門能夠迅速介入調查,及時識別潛在風險,防止小問題演變為系統性危機。
對于車企而言,新制度將倒逼其加大在電池安全、整車結構、熱管理系統等方面的研發投入。過去"重銷量、輕安全"的發展模式將難以為繼,企業必須通過技術創新提升產品安全性,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足。消費者購車時,也將能夠更清晰地比較不同品牌在安全設計上的實際水平,而不僅僅關注續航里程和智能配置。
汽車安全沙盒監管制度和遠程升級報告制度將與火災事故報告制度形成協同效應。沙盒監管允許企業在可控環境下測試新技術,為創新提供安全空間;遠程升級報告制度則要求車企對OTA升級進行備案,防止通過軟件修改隱瞞產品缺陷。這三項制度共同構建起覆蓋研發、生產、使用全鏈條的監管框架。
據透露,市場監管總局正在會同工信部起草關于加強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品召回生產一致性監督管理的通知,重點打擊虛假宣傳和非理性競爭行為。這表明我國新能源汽車監管思路已從"事后補救"全面轉向"事前預防"和"全過程管控",企業必須回歸產品本質,依靠安全性和可靠性贏得市場。
市場監管總局的這一系列制度升級,既是對行業亂象的有力整治,也是對消費者安全權益的鄭重承諾。當每一起安全事故都能推動技術進步,每一次產品召回都能提升行業標準,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才能真正實現從規模擴張到質量提升的跨越。在安全這個核心命題上,行業必須交出讓消費者放心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