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慶假期收官,電影市場國慶檔的激烈競爭也畫下句點。國家電影局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國慶檔全國電影總票房達18.35億元,觀影人次突破5007萬,其中國產影片貢獻了98.93%的票房份額。檔期內票房前五的影片分別為《志愿軍:浴血和平》《731》《刺殺小說家2》《浪浪人生》和《震耳欲聾》,頭部影片的強勢表現成為市場核心驅動力。
在頭部影片陣營中,橫店影視旗下浙江橫店影業有限公司參與聯合出品的《志愿軍:浴血和平》以4.5億元票房領跑國慶檔。與此同時,該公司還深度參與了《浪浪人生》與《震耳欲聾》的出品工作,多維度布局顯現成效。這家從浙江東陽崛起的影視企業,正通過差異化戰略重塑行業格局。
橫店影視的逆襲軌跡始于戰略定位的突破。上世紀70年代,農民企業家徐文榮在浙江東陽創辦橫店集團,1996年橫店影視城破土動工,歷經三十年發展已成長為全球最大影視拍攝基地。2008年成立的浙江橫店電影院線有限公司,在2017年成為首家登陸主板的民營院線企業。目前橫店集團旗下擁有6家上市公司,業務覆蓋150余個國家和地區,形成橫跨影視制作、院線運營、文旅開發的產業矩陣。
在院線布局上,橫店影視開創了"下沉市場優先"的獨特路徑。2009年正式運營時,面對深圳與淮南兩個影院項目選擇,企業毅然放棄票房數據更優的深圳,轉而投資當時被視為"冷門"的淮南市場。這種反常規決策背后,是董事長徐永安"避開紅海競爭"的戰略判斷。實踐證明,淮南影城開業即實現盈利,躋身企業效益前列。
基于對市場趨勢的精準把握,橫店影視將70%的影院資源投向三四五線城市。截至2025年上半年,企業已在全國29個省級行政區布局449家自營影院,銀幕總數達2867塊,覆蓋198個城市,資產聯結型影院票房位居全國第二。這種布局策略與市場變化高度契合——近年三四五線城市觀影人次和票房增速持續領跑一二線城市。
在夯實院線基礎的同時,橫店影視著力構建"渠道+內容"的雙輪驅動模式。企業通過"電影+美食"戰略提升消費體驗,上半年推出30余款定制美食套餐,自營飲品品牌"橫店味道"結合時令推出新品,實現非票收入顯著增長。在IP開發領域,企業同步推進影視IP授權與自有IP培育,"玩具夢工廠"潮玩品牌通過精準鋪貨打開市場,IP衍生品業務生態逐步成型。
文旅融合成為新的增長極。企業重點開發影視主題游產品,節假日期間推出親子研學、夏令營等特色線路,實現觀影與旅游客群雙向導流。在科技領域,企業組建專業團隊調研XR大空間市場,與內容制作、科技發行企業洽談合作,探索虛擬現實業務落地路徑。這些創新舉措推動2025年上半年票房同比增長23.56%,觀影人次增長19.95%,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面對微短劇市場的爆發式增長,橫店影視加速布局新賽道。2024年橫店影視城接待豎屏微短劇劇組1190個,遠超長劇劇組數量。企業今年成立"大橫小豎"短劇品牌,采取參投與自制雙軌策略,組建專業導演制作團隊,已投資十余部短劇作品并在主流平臺播出。同時,企業引進海外短劇項目,與1家海外公司完成國內劇本版權采購,構建起跨國合作網絡。
在影視內容生產方面,企業堅持傳統與創新并重。2025年上半年影視投資制作業務實現營收0.61億元,參與出品《熊出沒·重啟未來》《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等影片,推動《熱烈》《九龍城寨之圍城》等影片分線重映。電視劇、網絡劇項目開發同步推進,老劇多輪發行空間持續挖掘,形成全品類內容矩陣。
從地方小廠到行業領軍者,橫店影視的蛻變印證了戰略創新的力量。通過"農村包圍城市"的渠道布局、"電影+"的產業延伸、微短劇的前瞻卡位,這家民營企業正在書寫中國影視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范本。正如集團掌舵人徐永安所言,橫店影視的目標不僅是院線市場的中流砥柱,更要成為引領中國影視文化走向世界的標桿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