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發布的iPhone 17系列中,蘋果首次對充電性能進行了顯著升級,這一改變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根據發布會上公布的數據,新款iPhone支持20分鐘內充入50%電量,同時宣稱10分鐘充電即可滿足8小時視頻播放需求。這種表述讓人聯想到多年前某品牌"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的經典宣傳語,但此次蘋果的突破更顯特殊。
長期以來,蘋果設備的充電效率飽受詬病。其平均充電功率長期維持在27W以下,與安卓陣營普遍采用的65W甚至120W快充形成鮮明對比。當安卓用戶已經習慣手機在短時間內充滿電時,iPhone用戶往往需要更長的等待時間。這種技術差距在iPhone 17系列上出現了轉機。
技術突破的關鍵在于新款40W充電頭(最大支持60W)的推出。這款售價329元的配件首次集成了PD3.2協議中的SPR AVS技術,成為提升充電效率的核心要素。AVS全稱可調電壓電源(Adjustable Voltage Supply),最早在PD3.1協議中引入,旨在解決傳統充電方案中因電壓不匹配導致的能量損耗和發熱問題。
傳統PD協議僅提供5V、9V、15V、20V等固定電壓檔位,當設備需要中間電壓時(如16.5V),充電器只能提供更高檔位電壓,再由設備內部進行二次降壓。這個過程不僅造成能量浪費,還會產生額外熱量。AVS技術通過100mV為單位的精細電壓調節,使充電器能直接輸出設備所需的確切電壓,從而消除轉換損耗。
PD3.2協議將AVS的應用范圍從擴展功率(15V-48V)擴展到9V-20V區間,這意味著手機等低功耗設備也能享受這項技術。與現有PPS協議相比,AVS雖然電壓調節精度(100mV)不及PPS的20mV,但具有更高的穩定性和兼容性。PPS協議因控制精度過高,容易受數據線質量、接觸狀態等因素影響,導致充電中斷,這也是許多廠商不愿采用的原因。
蘋果選擇SPR AVS技術,反映了其產品設計的深層考量。作為全球性企業,蘋果需要確保設備在不同市場、不同配件下的兼容性。AVS技術提供的電壓調節靈活性,既能滿足設備對穩定供電的需求,又能避免PPS協議因精度過高導致的兼容性問題。這種選擇與蘋果近年來推動iPadOS和macOS系統融合的戰略相呼應,暗示著未來可能實現跨設備充電頭的統一。
盡管AVS技術帶來了充電效率的提升,但其實現方式仍需在手機端進行二次電壓轉換,這會導致一定的發熱。相比之下,PPS協議通過充電頭直接輸出合適電壓,發熱控制更優。蘋果這種"統一優先于完美"的技術路線,體現了其產品哲學中對簡潔性和兼容性的執著追求。
隨著iPhone 17系列電池容量的增加和充電功率的提升,蘋果正逐步跟上行業發展趨勢。這種改變既是對消費者需求的回應,也是技術演進的必然結果。在追求高功率和大電池的行業浪潮中,即便是以保守著稱的蘋果,也不得不做出相應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