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與科技環境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創新與合作已成為企業突破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路徑。寶馬集團董事高樂在近期舉辦的國際智能網聯汽車峰會上明確指出,面對復雜多變的全球局勢,唯有通過內外協同的創新模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先機。
寶馬集團的創新戰略呈現出“雙輪驅動”的鮮明特征。在內部技術突破方面,企業自主研發的第六代電驅系統架構與全景式iDrive智能交互體系成為核心亮點。前者通過優化電機、電控與電池的集成設計,顯著提升了能量轉換效率;后者則以多模態交互技術重構了車載人機的溝通邏輯,為用戶帶來更直觀、高效的數字體驗。這些技術成果不僅鞏固了寶馬在電動化與智能化領域的技術壁壘,更為后續產品迭代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外部生態構建層面,寶馬以開放姿態深化與中國科技企業的跨界融合。通過與寧德時代合作研發大圓柱電池,寶馬實現了能量密度與安全性的雙重突破;攜手Momenta開發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則針對中國復雜路況進行了算法優化,可精準識別施工路段、非機動車混行等特殊場景。與此同時,寶馬與阿里巴巴、華為的合作延伸至AI與生態服務領域——深度集成DeepSeek AI大模型的語音助手,能根據用戶習慣主動推薦路線;基于華為鴻蒙生態的HUAWEI HiCar功能,則實現了手機與車機的無縫流轉,用戶可通過車載屏幕直接調用手機應用。
針對中國市場的特殊需求,寶馬工程團隊展開了定制化開發。通過分析超百萬公里的實測數據,底盤調校團隊優化了懸架系統的阻尼特性,使車輛在顛簸路面仍能保持平穩;軸距加長105mm的設計配合零重力座椅,顯著提升了后排乘客的舒適性。在動力系統方面,搭載第6代電驅系統與800V高壓平臺的新車型,CLTC工況下續航里程突破900公里,充電10分鐘即可補充400公里以上續航,有效緩解了用戶的里程焦慮。
從技術架構到生態服務,從動力性能到空間設計,寶馬的本土化創新策略正逐步顯現成效。這種“全球技術+中國適配”的研發模式,不僅展現了跨國車企對中國市場的深度理解,更為智能電動汽車時代的產品定義提供了新范式。隨著更多合作成果的落地,寶馬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有望迎來新一輪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