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市空天地一體化項目現場推介會上,一項雄心勃勃的城市治理新計劃浮出水面。根據規劃,武漢將分階段布設1000套無人機自動機庫,其中今年內將完成首期400套建設,新洲等區域已納入首批覆蓋范圍。
這一戰略由武漢城發集團旗下航發集團與普宙科技共同推進,雙方合資成立的武漢航飛科技有限公司負責具體運營。據公司總經理王靜透露,項目通過構建"空天地"三維立體監測體系,實現城市運行狀態的全方位感知。其中,"空"層依托衛星定位與低空空域管理,"天"層部署低空飛行器,"地"層整合地面基礎設施,形成覆蓋全域的監測網絡。
在硬件配置方面,項目計劃五年內完成1000套機庫建設,同步配備3000余套多功能掛載設備,并設立集中運營管理中心。已建成的機庫具備兩分鐘快速換電能力,無人機可搭載雙設備執行任務,特別適應城市復雜環境。截至目前,全市15個區已完成121套機庫部署,首期400套建成后將實現三環內全域覆蓋,三環外重點區域覆蓋率超過60%。
正在建設中的航發智慧城運營管理中心將設置66個飛行控制席位,預計年底投入使用。該中心通過"一網統攬、一體統管、一體聯動"的運營模式,實現應急響應的智能化調度。項目技術團隊介紹,未來將通過"三網"融合建設,達成5分鐘現場抵達、10分鐘重點區域覆蓋、15分鐘極速響應的效能目標,預計可使城市治理成本降低20%,處置效率提升25%。
實際應用成效顯著,項目運行以來已協助發現治安異常事件8起、交通擁堵51處,在交通管理中處置擁堵63起、事故5起,生態環保領域發現污染點80處。同時,成功保障武漢馬拉松、渡江節等10余場大型活動順利開展。產業集聚效應同樣突出,截至今年9月,全市已集聚低空經濟領域企業170余家,獲批33條低空商業航線,預計全年產業規模將保持20%以上的增長態勢。
這項創新工程的推進,正在重塑城市治理模式,為武漢打造"中國低空經濟之都"提供強勁動能。通過空天地一體化監測體系的深度應用,城市管理正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預防,從單一治理轉向系統協同,展現出智慧城市建設的全新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