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聚焦全球聚變能源發展的國際盛會在四川成都拉開帷幕。2025世界聚變能源集團第二次部長級會議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第三十屆聚變能大會同期舉辦,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專家學者齊聚蓉城,圍繞聚變能科技創新、國際合作及未來發展方向展開深度研討,為推動全球聚變能領域交流合作、助力“雙碳”目標實現與人類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新奧能源研究院院長劉敏勝博士在會上分享了能源企業視角下的未來能源選擇。他指出,傳統無碳能源如光伏、風能雖被廣泛認可,但受限于不穩定性和資源分布不均等問題,難以支撐人類社會能源需求的長期增長。因此,探索一種真正面向未來的能源成為關鍵——既要實現零碳排放,又要具備資源無限性,推動能源利用水平提升數個量級。基于這一思路,聚變能源成為新奧能源研究院的核心研究方向。
與主流的氘氚聚變路線不同,新奧能源研究院自2017年起聚焦“無中子、低成本、商業化”的球形環氫硼聚變技術。該技術旨在開發清潔安全、燃料易得且成本低廉的商用聚變能源解決方案。為支撐這一目標,研究院先后建成兩代球形環聚變實驗裝置“玄龍-50”和“玄龍-50U”。其中,“玄龍-50U”于2025年4月實現高溫高密度下百萬安培等離子體電流,5月更突破秒量級1.2特斯拉強磁場技術瓶頸。目前,新奧正推進整體參數國際領先的球形環新裝置“和龍-2”建設,計劃于2027年建成,重點攻克氫硼聚變中的關鍵技術問題,目標在2035年進入聚變示范堆階段,實現演示發電。
劉敏勝強調,此次國際會議為全球科研學者提供了重要交流平臺。通過分享研究進展與挑戰,各方能夠共同探討解決方案,加速科研進程。他特別提到,成都作為會議舉辦地,具備發展核工業產業的顯著優勢。首先,成都匯聚了全國核工業領域多家科研院所與大型企業,這些單位不僅科研實力雄厚,更是四川在該領域的傳統優勢力量,許多核心技術與成果均源于此。其次,成都以重大項目為牽引、基礎研發為支撐,逐步形成了完備的配套產業體系,為聚變能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成都宜居宜業的環境對科研人員具有強大吸引力,能夠有效平衡工作與生活需求。
劉敏勝透露,基于成都的產業基礎與人才優勢,新奧能源研究院未來將探索在四川地區拓展相關業務,進一步深化區域合作,推動聚變能技術商業化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