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汽車用戶對車內安全配件的討論持續升溫。此前成都發生的小米汽車事故,讓不少車主開始關注車內應急裝備的設計合理性。其中,一款專為小米汽車設計的多功能手電筒成為輿論焦點。

一位小米SU7 Ultra車主在社交平臺發布視頻稱,其購買的"米家多功能強光手電筒"存在設計缺陷。這款售價199元的設備具備破窗、切割安全帶等應急功能,且車輛中控扶手臺下方設有專用卡扣。但用戶實際操作時發現,手電筒裝入卡扣后難以取出,視頻中多次嘗試均告失敗。
該車主特別指出,在緊急狀況下若無法及時取用設備,可能造成嚴重安全隱患。此觀點引發網友共鳴,部分人回憶起去年就有用戶反映類似問題——有車主表示最終通過按壓特定部位才成功取出設備,直言"這種設計不符合小米的一貫水準"。
經查證,小米官方渠道確實提供了詳細操作指南。根據教程顯示,正確取出手電筒需分兩步:先向燈珠方向推到底,再向下拉出。若直接硬拉可能導致卡扣損壞。這一操作邏輯與多數人習慣的"直接抽拉"方式存在差異。

從功能參數看,該手電筒的破窗功能僅適用于單層玻璃。這導致小米SU7 Ultra車型(配備雙層夾膠玻璃)的用戶無法使用此功能,而普通版SU7(單層玻璃)則不受影響。這種車型差異化的適配情況,也成為部分用戶討論的焦點。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汽車在應急裝備配置上確有創新。除手電筒外,即將上市的YU7車型將隨車附贈破窗安全錘,同樣設置在中控臺專用卡扣位置。不過該產品目前尚未單獨銷售,僅作為新車標配提供。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車載應急裝備的設計需要平衡安全性與易用性。小米汽車將工具集成在顯眼位置的做法值得肯定,但操作流程的復雜性可能在緊急場景下帶來風險。如何優化人機交互邏輯,或將成為后續產品改進的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