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舉辦的第56屆世界標準日主題活動中,市場監管總局宣布我國國家標準智能研制系統正式投入使用,并同步發布首批5項數字國家標準,標志著我國標準研制工作邁入數字化新階段。
依托國家數字標準館的海量數據資源與智能計算平臺,新上線的國家標準智能研制系統實現了全流程線上化轉型。該系統通過標準智能編輯工具,可自動輔助生成標準文本內容,將傳統線下標準編制模式升級為可多人協同的在線操作,為標準制定者提供從草案起草到最終發布的全程數字化支持。
在當日發布的數字國家標準中,《電動汽車供電設備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標準尤為引人注目。該標準創新性地設定了充電效率量化指標,允許通過直流供電設備或專用能效測試儀器直接獲取數據,構建起覆蓋供電設備全生命周期的能效監測體系,可實時完成能效數據采集與異常預警。
據技術團隊介紹,國家標準智能研制系統已集成數百萬條標準數據資源,形成覆蓋標準制定、實施、評估的完整數字生態。系統特別開發的智能編輯模塊,能夠根據輸入參數自動生成標準條款,顯著提升標準編制效率。首批發布的5項數字標準均經過嚴格的技術驗證,在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形成示范效應。
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后續將分階段擴大系統應用范圍,持續優化功能模塊,重點完善標準數字孿生、智能合規審查等創新功能。通過構建"數據驅動、智能輔助"的新型標準研制模式,推動我國標準體系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為產業升級提供更精準的技術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