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舉辦的“2025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以“碳硅共生、合創AI+時代”為主題的討論引發了行業關注。本次大會中,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在圓桌論壇環節分享了對機器人應用場景的深度觀察。
針對家庭服務機器人領域,王興興指出,消費者對居家場景的智能化需求涵蓋清潔、護理、交互等多個維度,這種復合型需求對機器人技術提出了極高要求。從運動控制到人機交互,從隱私保護到故障容錯,多重技術門檻導致該領域商業化進程相對緩慢。他特別提到倫理安全問題是制約發展的重要因素,包括數據隱私保護、兒童老人交互安全等都需要建立行業標準。
在具體產品形態方面,王興興透露正在探索新型清潔機器人方案。通過在成熟輪式底盤上集成輕量化機械臂,可實現從地面清掃到家具表面除塵的立體化清潔。這種模塊化設計既保持了傳統掃地機器人的成本優勢,又通過機械臂擴展了應用場景。據其預測,這類產品有望在12至18個月內實現規模化量產。
轉向工業制造領域,王興興坦言人形機器人落地面臨嚴峻挑戰。過去一年中,宇樹科技與多家頭部車企合作測試工廠場景應用,發現傳統工業設備已形成穩固的成本效率體系。以汽車裝配線為例,現有機械臂的單位產出成本已壓縮至每小時8-12元,而人形機器人要達到同等經濟性,需要在運動控制精度、任務切換速度等方面實現突破性進展。
“工業場景的競爭本質是效率革命”王興興強調,只有當機器人綜合成本低于傳統設備30%以上,或能完成現有機械臂無法處理的復雜任務時,才會觸發大規模替代。他以某汽車工廠的測試數據為例,當前人形機器人完成一個標準裝配流程需要4.2分鐘,而傳統機械臂僅需2.8分鐘,這種效率差距直接影響了客戶采購決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