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中秋雙節將至,新鮮肥美的大閘蟹成為消費者餐桌上的“寵兒”。在電商與物流企業的協同努力下,借助先進的保鮮科技與高效的運輸網絡,大閘蟹正以鮮活的姿態從產區“爬”向千家萬戶。
9月26日,2025蘇州陽澄湖大閘蟹正式開啟捕撈,宿遷駱馬湖、洪澤湖、太湖等核心產區也同步進入集中捕撈期,全國大閘蟹消費季由此拉開帷幕。與此同時,快遞物流企業正以全鏈條服務保障大閘蟹的“鮮活之旅”,從捕撈到配送,每一環節都凝聚著技術創新與效率提升。
無人機運輸成為今年大閘蟹物流的亮點之一。9月26日,京東物流“太倉港區——崇明”無人機跨江航線正式啟用。首單配送中,數箱大閘蟹通過無人機僅用15分鐘便跨越13公里江面抵達上海崇明區,再由快遞員送至消費者手中。該航線較陸路運輸縮短130公里,節省2.5小時,未來將通過多架無人機機組與智能指揮系統實現常態化運營。
順豐則以“人機協同”模式提升效率。在蟹季,順豐投入45輛無人車與5輛冷運無人車,配合“1位小哥服務3至5家蟹農”的機制,將網點至轉運中心的運輸效率提升一倍。順豐依托鄂州花湖機場與杭州蕭山機場的雙樞紐聯動,調配90余架全貨機構建全國空中快線網絡,確保大閘蟹同城當日達、主要城市次日達、偏遠地區隔日達。
京東物流同步開通“南通-哈爾濱-沈陽-南通”全貨機航線,串聯遼寧盤錦與江蘇陽澄湖、洪澤湖等產區,強化跨區域生鮮物流協同,提升長三角與東三省的大閘蟹配送時效。
冷鏈運輸是大閘蟹保活的關鍵。大閘蟹需在2至8℃的恒溫環境中運輸,否則易死亡或品質下降。今年,順豐將冷鏈延伸至攬收環節,在陽澄湖首次大規模投放冷運三輪車、無人車及新型轉運籠,實現從塘口捕撈即進入全程冷鏈。同時,300余輛冷鏈專車直達17個重點城市,構建覆蓋華東、輻射全國的立體化冷鏈網絡。
中通快遞推出“航空+冷鏈”專屬方案,在陽澄湖產地設置多個攬收點與移動冷鏈車,嚴格把控寄前檢查,確保從捕撈到分揀全程恒溫。運輸環節中,中通增加多條航空線路,結合智能冷鏈系統形成閉環鏈路,實現跨區域快速中轉。
京東物流則通過航空、鐵路與公路冷鏈的立體運輸網絡,提供時效領先的快遞服務。作為國內首批開展大閘蟹寄遞的企業,京東今年在產地投入的攬收與運力資源翻倍,派駐約2000名專攬小哥、升級轉運中心,并利用中鐵快運資源構建高鐵、行李車、特快列車等多運力網絡。移動分揀機與“公轉鐵”算法模型的應用,進一步提升了運輸效率。
順豐的智能轉運中心成為技術賦能的典范。9月20日,蘇州首個大閘蟹智能轉運中心啟用,該中心將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技術應用于“收派-中轉-運輸”全鏈條,采用自動化分揀設備與智能管理,單小時分揀產能突破2萬件,單日吞吐量超40萬件。在航空運輸場景下,零散貨可直送機場,免去二次分揀,實現“一鍵登機”。
在多方保障下,京東物流今年將次日達城市從80個擴展至120個,長三角區域實現“上午開湖、當日送達”;順豐則通過“科技+速度+溫度”三重加持,深度嵌入直播電商生態,全面升級護航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