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中秋假期首日,新能源汽車出行迎來高峰,國家電網智慧車聯網平臺數據顯示,當日高速公路充電量突破1000萬千瓦時,同比增幅達18%,刷新歷史紀錄。為應對激增的充電需求,各地電力部門多措并舉,通過增設設備、優化調度、強化運維等方式,全力保障新能源車主順暢出行。
在滬昆高速長安服務區,固定充電樁外新增的5臺移動充電樁格外顯眼。針對可能出現的排隊現象,當地電力部門在服務區旁的收費站增設20個快充樁,形成“固定+移動+應急”的三級保障體系。工作人員介紹,移動充電樁可根據實時需求靈活調配,有效緩解高峰時段的充電壓力。
浙江麗水云和高速服務區則通過強化運維服務提升體驗。當地供電部門投入雙倍運維人員,24小時輪班值守,對20臺充電樁進行高頻次巡檢。運維團隊不僅負責設備維護,還主動為車主提供操作指導,引導車輛有序充電,避免因操作不當導致的充電中斷。
數字化手段成為提升充電效率的關鍵。安徽上線的充電設施容量評估平臺,每15分鐘自動分析一次充電站使用情況,通過算法預測不同時段的充電需求,動態指導景區和服務區調配設備。例如,當某站點排隊超過3輛車時,系統會自動調度周邊閑置充電樁支援。
江蘇鎮江的實踐更具創新性。電力部門利用車聯網平臺,將40臺平時使用率較低的充電樁遷移至交通要道和景區,同時對700多臺充電樁實施實時監測。一旦發生故障,系統會立即通知運維人員,確保故障在30分鐘內響應。這種“潮汐式”調配模式,使充電樁利用率提升40%以上。
數據顯示,杭千高速建德服務區液冷超充站(衢州方向)、郴州歐陽海高速服務區(廣州方向)充電站(二期)和常臺高速嘉紹大橋服務區充電站二期(臺州方向)成為當日充電次數最多的站點。這些站點均配備了高功率充電設備,單槍最大輸出功率達480千瓦,可滿足不同車型的快速充電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