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近日披露,蘋果公司做出了一個令科技界震驚的決定——暫停Vision Pro第二代頭顯的研發工作,轉而將研發重心轉向一款尚未公開的AI眼鏡項目。這一戰略調整迅速引發了行業內的廣泛討論,人們紛紛猜測:蘋果是否認為混合現實技術已經觸達發展瓶頸?
據悉,Vision Pro自上市以來雖憑借技術優勢獲得專業領域認可,但3499美元的定價與470克的機身重量始終限制其市場滲透率。一位不愿具名的前蘋果工程師透露,研發團隊正全力投入代號"AI Glass"的新項目,這款設備將徹底拋棄傳統VR/AR架構,轉而打造全天候智能助手。其設計理念被內部形容為"從重型裝備向輕便工具的進化",旨在實現日常場景的無縫滲透。
蘋果CEO蒂姆·庫克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AI的戰略地位,如今這一承諾正轉化為具體產品。內部文件顯示,該眼鏡將深度整合升級版Siri系統,具備實時語言翻譯、環境感知預警、智能日程管理等突破性功能。更引人注目的是,蘋果可能為其配備自主研發的AI芯片,運算能力將遠超現有可穿戴設備。想象一下:用戶行走時自動獲取導航指引,會議中實時生成文字紀要,接觸陌生事物時即時獲取百科信息——這些場景或將通過一副輕便眼鏡實現。
這場轉型背后是激烈的行業競爭。meta推出的Ray-Ban智能眼鏡已占據早期市場,谷歌秘密研發的Project Iris項目持續推進,亞馬遜通過并購強化AI視覺技術布局。在此背景下,蘋果選擇差異化路徑:先以AI功能培育用戶基礎,再逐步疊加增強現實技術。這種"由簡入繁"的策略,被分析師視為比直接沖擊專業XR市場更務實的選擇。
盡管Vision Pro研發暫停,但蘋果并未完全放棄混合現實領域。知情人士稱,公司正通過AI眼鏡項目積累用戶行為數據,為未來技術融合奠定基礎。這種"分步走"的戰略,既規避了當前技術瓶頸,又為后續產品升級保留了可能性。
根據泄露的路線圖,這款AI眼鏡預計2026年上市,定價可能控制在1500美元區間。盡管最終形態尚未確定,但可以預見的是,它將重新定義人機交互方式——通過自然語音指令和視覺識別技術,使AI服務真正融入日常生活。當科技媒體仍在討論Vision Pro的成敗時,蘋果已悄然開啟下一個創新周期。
這場變革引發了消費者熱議:是繼續完善混合現實頭顯,還是全力押注AI眼鏡?兩種技術路徑的爭論,本質上是對未來計算設備形態的探索。無論結果如何,蘋果的這次戰略轉向都證明:在科技行業,及時調整方向往往比堅持既定路線更需要勇氣與遠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