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服裝產業持續迭代的進程中,內衣賽道正經歷一場由價格競爭向價值升級的深刻變革。作為行業轉型的典型樣本,洪興股份通過戰略調整與業務創新,正以全品類專賣店模式重塑市場格局,其旗下核心品牌芬騰的進化軌跡,為行業提供了從批發到品牌化、從線上到全渠道的轉型范本。
洪興股份的轉型并非偶然。面對消費市場從“顏值消費”向“體驗消費”的遷移,公司敏銳捕捉到線下渠道的價值重構機遇。2025年,隨著總部遷移完成,芬騰宣布未來三年將在全國布局800至1000家專賣店,通過標準化門店形象、全品類產品陳列和沉浸式場景體驗,打造內衣界的“優衣庫”。這一戰略背后,是洪興股份對消費趨勢的深度研判:當線上退貨率攀升暴露產品與預期的落差,線下門店的“所見即所得”成為建立品牌信任的關鍵觸點。
芬騰的品牌崛起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創始人郭秋洪從內衣批發切入市場,1997年創立芬騰品牌,率先在行業掀起品牌化浪潮。彼時,多數同行沉迷于批發紅利,芬騰卻前瞻性地布局品牌建設,通過研發創新和差異化產品搶占心智。2008年電商崛起時,芬騰再次展現戰略定力,成立獨立電商公司,以“線下體驗+線上便捷”的雙輪驅動模式突破增長瓶頸。隨后,通過剝離銷售團隊成立獨立營銷公司,芬騰的市場響應速度大幅提升,品牌知名度從區域走向全國。
產品創新是芬騰突破同質化競爭的核心武器。依托旗下芬騰科坊面料實驗室,品牌推出“26°C智能溫控系列”,通過特殊面料維持人體體溫平衡,精準切入睡眠場景需求。同時,加大抗菌、透氣等功能性面料的研發,推動客單價提升35%。在品牌認知層面,芬騰以“不上班就穿芬騰”的口號綁定Z世代對舒適生活的追求,并通過“數據回流-人群分析-動態跟蹤”的閉環系統,實現從經驗驅動到數據驅動的運營升級。
專賣體系的建立,解決了品牌發展的三大痛點。其一,通過直營門店掌握終端銷售數據,芬騰得以采用小批量、多款式生產模式,將庫存周轉效率提升40%,減少積壓成本。其二,線下門店轉型為“即時零售前置倉”,覆蓋應急購買場景,避免與電商同質化競爭。其三,統一門店形象與陳列邏輯,強化品牌差異化特征,連帶購買率提升25%。芬騰在線上線下分別設立獨立設計團隊,電商側重快時尚,實體店聚焦體驗感,形成差異化互補。
在渠道升級的同時,芬騰通過社交平臺與內容生態深化用戶連接。品牌對接微信生態圈,打通小紅書種草鏈路,形成“內容種草-小程序購買-門店自提”的閉環。官方小紅書、微博等平臺輸出穿搭內容,引導用戶至線下體驗或線上復購,強化“線下體驗-線上分享”的口碑裂變。這種全域運營模式,使芬騰在年輕消費群體中的品牌粘性顯著增強。
洪興股份的全產業鏈能力為轉型提供了堅實支撐。從棉花采購到成衣生產,芬騰實現全鏈條自主可控,定義面料標準、控制成本與品質。例如,“新護盾”男褲、“千人千型”女裝等獨家產品,憑借差異化設計贏得市場認可。公司通過數字化管理降本、精細化選址控制成本,確保線下擴張的可持續性。未來三年,芬騰計劃以國內專賣店為支點,輻射東南亞、中亞市場,推動產品出海。
多品牌矩陣是洪興股份戰略布局的另一大亮點。除芬騰外,公司旗下瑪倫薩、芬騰可安、千線藝等品牌針對不同客群精準定位,形成互補協同效應。例如,瑪倫薩聚焦高端市場,芬騰可安主打年輕群體,千線藝專注兒童內衣,通過細分市場覆蓋提升用戶粘性。這種布局不僅優化了營收結構,更為品牌溢價能力注入持續動力。
從批發檔口到全渠道品牌,從單一品類到全品類生態,洪興股份的轉型之路印證了長期主義的價值。在行業洗牌加速的背景下,芬騰通過專賣體系重構渠道價值,以數據驅動產品創新,以全域運營深化用戶連接,正朝著“世界級家居服飾領導品牌”的目標穩步邁進。其多品牌矩陣與全產業鏈能力的結合,或將成為中國內衣品牌突破內卷、實現可持續增長的關鍵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