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慶元縣東山崗家庭農場,自動化生產線正有序運轉,蒸米的香氣在車間里彌漫開來。六七名工人熟練地操作著設備,剛出爐的黃粿泛著金黃光澤,被迅速分裝打包,準備發往全國各地。農場負責人吳祥寶介紹,這條集浸泡、磨粉、蒸制、成型于一體的生產線,日產能最高可達5噸。盡管當前是銷售淡季,農場仍需每三天生產4000斤黃粿才能滿足訂單需求。

今年56歲的吳祥寶是慶元縣五大堡鄉東半村人,早年在外經商時,家鄉黃粿的味道始終縈繞心頭。2017年,他放棄外地事業返鄉創業,發現當地黃粿產業仍停留在自產自銷的零散狀態。面對質疑聲,他以"傻寶"為商標,寓意憨厚可靠的品牌精神,開啟傳統美食工業化之路。沒有現成設備可參考,他便自行設計圖紙找廠家定制,但首批產品因口感差異遭村民搖頭否定。經過反復調試,黃粿品質終于達標,卻又面臨銷路困境——首年縣城門店銷售額僅5萬元。
為打開市場,吳祥寶帶著產品輾轉各類展會,從非遺技藝展到農博會,通過現場品嘗和面對面交流積累客戶。2019年,"傻寶"黃粿獲評"麗水老字號",品牌知名度逐步提升。隨著銷量增長,吳祥寶意識到電商運營的短板,便說服1998年出生的女兒吳淑敏辭職返鄉。這位前幼師運用專業知識,系統升級淘寶、拼多多等線上平臺,使電商銷售額顯著增長。

在黃粿產業穩固后,吳祥寶將目光投向慶元咸菜。這種承載著800年歷史的傳統食品,曾隨菇農遠行,其"辣椒糟"更在1933年西湖博覽會上斬獲銀獎。2024年,"傻寶"咸菜店正式開業,推出酒糟肉、茄子干等二十余種純手工制品。吳淑敏帶領團隊深入鄉村,向老藝人學習腌制技藝,在保證無添加的前提下延長保存期。兩代人接力傳承,讓山鄉特產煥發新生——農場年銷售額保持25%增速,2024年突破600萬元大關。如今,"傻寶"系列農副產品通過線上線下渠道,將最地道的慶元味道送往全國餐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