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舉辦的英偉達GTC華盛頓大會上,這家科技巨頭再次向全球展示了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雄心壯志。不同于以往單純聚焦于芯片性能的提升,此次英偉達攜一系列創新方案亮相,旨在將計算能力深度融入量子計算、通信基站、機器人技術、自動駕駛乃至能源系統等多個關鍵領域,構建起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計算生態。
黃仁勛在大會上明確指出,英偉達的角色正從單純的“AI芯片供應商”轉變為“全棧計算生態構建者”。這一轉變意味著,英偉達不僅關注云端的高性能計算,還致力于將計算能力延伸至終端設備,形成從云到端的無縫銜接。市場對此反應熱烈,發布會后英偉達股價應聲上漲,市值一度突破4.89萬億美元大關,逼近5萬億美元,彰顯了投資者對其戰略轉型的高度認可。
在通信與6G領域,英偉達與諾基亞的深度合作成為一大亮點。雙方宣布,英偉達將以10億美元投資諾基亞,獲取其2.9%的股份,共同研發面向6G的AI原生無線堆棧。這一技術旨在通過軟件定義網絡能力,減少硬件更換需求,使基站成為能夠自主調度的AI節點。未來,信號塔將不僅傳輸數據,還能在邊緣側進行實時推理,動態優化帶寬和延遲,成為一個個“小型AI工廠”。受此消息影響,諾基亞股價大幅拉升,創下近三年來的新高。
量子計算領域,英偉達同樣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針對過去量子計算與經典計算之間數據傳輸緩慢、易出錯的問題,英偉達推出了NVQLink量子GPU互連技術。該技術使得量子處理器與GPU之間的通信延遲大幅降低,幾乎實現了在同一臺超算內的無縫對話。黃仁勛在大會上透露,已有17家量子計算公司、5家控制器公司以及美國能源部旗下的九大國家實驗室采用該技術,并在波士頓設立了量子研究中心,為未來的“萬量子比特時代”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超算領域,英偉達與美國能源部的合作同樣引人注目。雙方將聯合建設新一代AI超級工廠,核心機群采用Blackwell系列GPU,規模達到十萬卡級別。這一項目不僅將訓練和推理能力推向新高度,更將能源體系、建設流程和運營管理全面數字化、自動化。英偉達預計,僅Blackwell和Rubin兩個平臺就能為公司帶來超過5000億美元的收益。
機器人技術方面,英偉達推出了Isaac GR00T N1開源人形機器人基礎模型。該模型強調“視覺—語言—行動”的協同能力,使得機器人能夠理解并執行人類的模糊指令。配套的高保真物理引擎能夠更真實地模擬剛體、柔體和流體的運動,提高機器人在真實環境中的適應性。目前,已有眾多老牌機器人公司和新創團隊接入該生態,英偉達正逐步從算力供應商轉變為機器人技術標準的制定者。
自動駕駛領域,英偉達公布了新一代參考平臺Drive AGX Hyperion 10。該平臺具備更高的單芯片算力和多芯片組合能力,更適配大模型和多傳感器融合,為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提供了有力支持。Uber計劃從2027年起大規模部署基于英偉達技術棧的Robotaxi,并在2028年開始提供車輛。其他傳統豪華車品牌也在測試中,將L4級自動駕駛能力推向量產車的路線圖。
英偉達的這一系列舉措,不僅展示了其在計算領域的深厚積累,更體現了其構建全棧計算生態的堅定決心。從推動算力邊界向外擴展,到降低算力成本和提高效率,再到深化生態合作,英偉達正逐步將計算能力轉化為推動社會進步的新動力。然而,挑戰同樣存在,量子與經典的協同、基站側的AI推理能耗、自動駕駛的法規與責任劃分等問題,都需要時間和實踐來驗證和解決。但無論如何,英偉達已經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計算能力成為新“地球循環”的宏偉藍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