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知名編程語言Python的生態安全近期成為焦點。其背后的Python軟件基金會(PSF)為提升開源生態安全性,曾向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提交了一項價值150萬美元的資助申請,卻因附加條款引發爭議,最終選擇主動撤回申請。
PSF此次申請的項目屬于“開源生態系統的安全、保障與隱私”計劃,核心目標是強化Python包索引(PyPI)的供應鏈防護。當前PyPI的審查機制僅能事后響應惡意軟件上傳,而新提案計劃開發一套自動化工具,通過“功能分析”技術主動篩查所有上傳包,從源頭降低安全風險。該技術基于已知惡意軟件數據集設計,若成功實施,其成果還可推廣至NPM、Crates.io等其他開源包注冊中心,惠及更廣泛的開發者社區。
為推進這一項目,PSF組建了專業團隊:安全駐站開發者塞思·拉爾森擔任首席研究員,副執行董事洛倫·克雷里作為聯合首席研究員,帶領團隊歷經多輪提案撰寫與數月評審。盡管首次申請NSF資助的成功率僅36%,PSF仍憑借方案與基金會使命的高度契合,最終獲得資助推薦。對于年預算約500萬美元、僅有14名員工的小型組織而言,這筆為期兩年、總額150萬美元的資助堪稱“史上最大規模支持”。
然而,資助附帶的條款卻讓PSF陷入兩難。NSF要求PSF在資助期間“不得運營或推廣任何以推動多元化、公平或包容(DEI)為目的的項目,或從事違反聯邦反歧視法的活動”。更嚴苛的是,這一限制不僅針對安全項目本身,還覆蓋PSF所有活動。若違反條款,NSF有權追回已劃撥資金,即使資金已用于支出也需退還。PSF法律顧問指出,這將對基金會構成“巨大且無法預估的財務風險”。
DEI理念是PSF的核心價值之一。其使命聲明明確強調“支持并促進多元化的國際Python開發者社區成長”,若接受條款,意味著需放棄這一原則。PSF董事會經過內部投票,最終一致決定撤回申請。董事會成員西蒙·威利森在個人博客中表示:“即使接受資金,仍存在被追回的現實風險,這可能威脅基金會的生存。這是一次全票通過但艱難的決定,我為董事會能做出如此選擇感到自豪。”
這一決定在開源社區引發廣泛討論。多數從業者支持PSF的立場,認為“核心價值遠比資金規模重要”。有網友分析,若資金主要用于基礎設施或云服務,對使用Python的大型科技公司而言投入微不足道,而項目目標的安全性卻關乎整個生態的健康發展。也有觀點認為,拒絕資助是務實選擇——若資金被追回,基金會處境將比原先更糟,風險過高難以承擔。
目前,PSF已呼吁社區成員提供財政支持,以確保其能獨立運營,繼續服務全球開發者。這場風波也暴露出開源組織在資金依賴與價值堅守間的普遍困境:如何在外部資助與自身使命間找到平衡,成為所有科技機構需共同面對的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