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七夕,一款名為“黃金大餅”的首飾悄然登上淘寶熱門禮品榜單,引發市場關注。這款產品的獨特之處在于其體積與含金量形成鮮明反差——部分產品直徑超過成人手掌,但實際黃金含量僅有0.1克,多數產品甚至以毫克為單位計量。消費者戲稱其“形似肉包,實無肉餡,僅存肉香”。
盡管黃金含量極低,但這類產品的定價策略頗具吸引力。單件價格多集中在百元至千元區間,商家以“低門檻擁有黃金”為賣點,成功吸引預算有限但追求儀式感的年輕群體。例如某款直徑與成年男性手掌相當的“金餅”,實際含金量僅1克,卻成為熱銷單品。
這類小克重黃金飾品正形成新的消費趨勢。其核心特征在于通過極低的黃金用量,配合時尚設計降低購買門檻。廣東珠寶企業潮宏基是該領域的先行者,通過將傳統黃金飾品輕量化,成功打造多款爆款產品,為行業轉型提供了新思路。
企業創始人廖木枝父子1989年從黃金加工起步,1997年創立自有品牌。早期潮宏基選擇差異化路線,聚焦K金與寶石鑲嵌產品,通過高頻上新與獨特設計獲取溢價空間,毛利率長期領先老鳳祥、周大福等傳統金店。但2014年前后,多元化擴張導致業績受挫,企業不得不回歸珠寶主業。
回歸核心業務后,潮宏基面臨雙重挑戰:施華洛世奇等時尚品牌侵蝕市場份額,老鋪黃金則通過古法工藝搶占高端市場。2023年,企業推出小克重黃金戰略,將傳統黃金飾品重量壓縮至0.1-1克區間,通過“少用金、重設計”降低消費者決策門檻。這一調整成效顯著,2024年上半年經典黃金產品收入占比從20.24%提升至44.6%。
黃金行業的盈利困境源于產品特性。作為標準化商品,黃金成本高度透明,各品牌基礎金價趨同,加工費通常不超過20%。相比之下,銀飾、鉆石等品類因定價體系模糊,毛利率可達70%以上。老鋪黃金通過古法工藝包裝與高端商場布局,將毛利率提升至近40%,但其模式依賴金價單邊上漲行情。
潮宏基的創新在于重構成本結構。其小克重產品采用中空、鏤空工藝,搭配合金與彩色寶石,將黃金用量降至次要地位。例如某聯名款吊墜含金量0.7克,售價卻達2679元,按當前金價計算溢價超1800元。通過隱藏克重標識、強化視覺設計,企業成功制造“高性價比”錯覺。
這種策略精準切中年輕群體需求。25-40歲消費者貢獻了潮宏基80%的銷售額,會員復購率達45%。企業推出的終身免費編繩服務,進一步強化了產品的消費品屬性。相比大克重黃金的投資屬性,小克重產品更像含有黃金元素的時尚配飾,滿足情緒消費需求。
黃金市場的特殊性在于兼具投資與消費雙重屬性。高金價抑制傳統黃金消費,2024年上半年首飾消費量同比下降26%,但投資需求因避險情緒升溫而增長。小克重黃金通過降低絕對價格,模糊投資與消費邊界,在金價波動期開辟出新的市場空間。
行業觀察顯示,若金價持續上行,未來可能出現以微克計量的超輕黃金飾品。這種創新本質上是通過調整計量單位改變消費認知,類似某些品牌通過縮減紙巾張數、彩妝產品減輕重量等方式隱性提價。但黃金行業的特殊性在于,其價格透明度遠高于快消品,消費者對克重的敏感度將持續影響市場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