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PT EXPO)在北京拉開帷幕,本屆展會以“數實融合新引擎 智啟未來新動能”為核心主題,集中展示信息通信領域在數智基礎設施、技術創新、融合應用及社會治理等方面的最新實踐成果。展會通過搭建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推動行業凝聚共識、探索發展路徑。
愛立信中國區技術部副總經理張永濤在主論壇演講中指出,當前全球電信行業正處于關鍵轉折點:如何最大化5G價值并突破產業增長瓶頸,如何擁抱革命性技術,成為產業鏈共同面臨的挑戰。他強調,移動通信、云計算與人工智能(AI)的深度融合,正在重構數字化轉型的底層邏輯。
“移動通信是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引擎,沒有它,AI和云的規模化應用將難以實現。”張永濤表示,通信網絡已從傳統連接工具升級為“數字化基礎設施”,需承擔開放創新平臺角色,支持算力與智能的隨需供給。這一轉變對網絡性能提出前所未有的要求,包括無限可靠的連接能力、差異化業務支撐及橫向業務拓展。
《愛立信技術評論》最新期刊梳理了數字化未來的四大關鍵趨勢:加速網絡可編程性以適應差異化需求;通過電信AI提升網絡智能編程能力;推動橫向分層網絡架構轉型以釋放創新潛力;聚焦未來十年創新,全面提升性能、可持續性與安全性。這些趨勢為通信網絡應對技術發展曲線提供了戰略參考。
在應用層面,張永濤預測,到2025年底全球AI眼鏡出貨量將突破千萬級,AR/VR、車聯網、具身智能及低空經濟等領域將催生大規模用例。同時,5G TO B(面向企業)市場在中國已領先全球,網絡能力通過API向生態開放,企業專網、任務關鍵型網絡及衛星互聯網(NTN)等新興業務領域成為創新突破點。
“創新的業務模式與持續的能力供給是行業變革的基石。”張永濤以具體案例闡釋AI原生網絡的實踐:愛立信與OPPO合作,通過AI終端實時感知網絡卡頓,用戶可選擇啟動高階切片功能,網絡隨即提供差異化性能保障;與日本KDDI、豐田聯合開發的智能駕駛方案,利用8個網絡能力API實現路線優化、高清地圖更新、遠程駕駛等場景需求。這些案例證明,AI原生網絡能按需、實時滿足高性能差異化服務。
面向通信產業下一階段,張永濤提出三大目標:以最佳性能網絡保障差異化連接,以極致效率實現總擁有成本(TCO)優化,以開放共贏推動行業發展。他呼吁產業界攜手,通過移動網絡開啟新一輪創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