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經常出國旅行的人來說,海外地圖應用的便利性總能帶來驚喜。以谷歌地圖為例,它不僅提供精準導航,更整合了餐廳評分、用戶評價等本地生活服務。2023年雅典之行中,筆者通過該應用發現一家評分4.8的日本融合餐廳,地道的風味至今難忘。這種"地圖+生活服務"的模式,讓國內用戶對本土化產品充滿期待。
國內地圖應用此前多聚焦基礎導航功能,即便集成打車服務,也未深入生活消費場景。轉折點出現在今年9月10日,高德地圖推出"掃街榜",以AI技術重構服務邏輯。該功能通過分析用戶導航軌跡、到店頻次等行為數據,生成包含"輪胎磨損榜""回頭客榜"等細分榜單,首日即吸引超4000萬用戶訪問。
與傳統榜單不同,掃街榜采用"行為+信用"雙維度評估體系。行為維度整合導航路徑、搜索記錄、收藏偏好等12項指標,還原用戶真實消費軌跡;信用維度則引入支付寶芝麻信用體系,對用戶評價進行加權處理,信用等級越高者評價權重越大。這種技術架構確保榜單數據每日動態更新,且無法通過人工干預造假。
商家端的積極響應印證了模式的有效性。高德宣布免除全國餐飲商家一年入駐費后24小時內,新入駐商家數量環比暴漲631%。鎮江"開心飯莊"等上榜店鋪反饋,導航引流帶來的客流占比達三成,北京胡同里的洪福亮酒家等"煙火小店"更是出現等位20桌的火爆場景。數據顯示,廣州胡椒豬肚湯店流量增長540%,上海湘菜人家增長300%,成都紅興冒烤鴨增長超200%。
這種爆發式增長源于精準的用戶需求匹配。高德覆蓋全國700萬個餐飲點位,每日處理1.2億次生活服務搜索,導航前往1300萬個消費目的地。當10億用戶基數與AI技術結合,便催生出獨特的商業生態:用戶通過導航行為為商家"投票",商家借助真實流量獲得增長,平臺則完成從工具到生活入口的轉型。
餐飲行業的調整期加速了這種轉型。當前市場環境下,商家迫切需要新流量入口。高德推出的"煙火好店支持計劃"提供超10億元補貼,配合餓了么、淘寶閃購的到店團購業務,形成完整服務鏈條。商家服務熱線數據顯示,咨詢者既包括大型連鎖品牌,也有大量夫妻店,夜間緊急入駐請求顯著增多。
技術細節方面,掃街榜的AI算法可識別"專程前往"行為——當用戶從3公里外導航至某餐廳,且停留時間超過用餐標準,系統將判定為有效消費行為。這種算法模型經過2000萬次導航數據訓練,準確率達92%。信用體系則通過300余個風控模型,過濾98%的虛假評價。
隨著"煙火小店榜"擴展至海口、珠海等22個城市,高德正構建覆蓋全國的線下信用服務體系。這種模式不僅改變用戶消費習慣,更重塑商家運營邏輯。當導航行為成為商業決策的重要依據,地圖應用已突破工具屬性,進化為連接供需的智能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