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突破50%的背景下,傳統合資燃油車陣營正加速向智能化轉型。9月23日,廣汽豐田一次性推出四款升級版燃油車型——賽那、漢蘭達、凱美瑞與鋒蘭達,覆蓋10萬至30萬元價格區間,通過全系標配高端智能配置實現“入門即高配”的突破。

此次升級的核心在于技術下沉策略。四款車型均搭載高通8155芯片,并全系配備豐田TSS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實現高速、城區及泊車場景的全覆蓋。其中,賽那MPV首次將雷克薩斯LM同款頭等艙座椅與E-FOUR電子四驅系統組合推出,打破豪華品牌技術壁壘。更引人注目的是,華為Hicar5.0系統成為全系標配,標志著傳統車企與科技巨頭的深度融合。
華為終端云服務負責人胡小清透露,雙方合作始于2021年,歷經三年開發周期,已在2023年交付8款合作車型。2024-2025年將進入量產高峰期,大量搭載華為技術的合資車型將陸續上市。這種跨界合作模式正在重塑行業格局——今年6月,廣汽豐田已宣布與華為、Momenta及小米達成生態合作,接入小米“人車家”全場景互聯系統。
行業數據顯示,燃油車智能化進程正在加速。佐思汽研報告指出,2024年前五月燃油車L2級輔助駕駛裝配率持續保持在40%以上,L2.5級功能裝配率從去年的0.9%提升至1.2%。上汽大眾途觀L Pro、途昂Pro等車型通過升級智能座艙與輔助駕駛系統,一汽-大眾全新探岳L則搭載IQ. Pilot高階智駕方案,實現撥桿變道、加塞應對等L2+級功能。
但轉型成本成為關鍵挑戰。業內估算,燃油車增加智駕與智能座艙功能將導致成本上升15%-20%。廣汽豐田采用“技術普惠”策略,通過規模化采購分攤成本,同時以高配置吸引消費者。公司副總經理彭寶林強調,盡管新能源車滲透率過半,但燃油車市場仍占據近半份額,且連續三個月實現銷量正增長,證明該細分市場存在巨大升級空間。
按照規劃,2024-2026年將成為廣汽豐田智能化變革的關鍵期,2027年后將進入戰略反攻階段。這種轉型路徑折射出合資車企的集體覺醒——當新能源浪潮席卷市場時,傳統燃油車正通過技術賦能尋找新的生存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