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最新舉辦的年度演講中,小米汽車第二款車型YU7的研發歷程與市場表現成為焦點。雷軍透露,早在2022年小米首款車型SU7開發關鍵期,團隊便已將YU7視為戰略儲備產品——“若SU7未能成功,YU7將是最后的底牌”。這一決策背后,是小米對市場趨勢的深度研判與差異化競爭的堅定選擇。
面對當時理想L9以“彩電冰箱大沙發”設計引領大空間增程SUV風潮,小米內部曾就產品方向展開激烈爭論:是追隨市場潮流推出家庭向超大空間車型,還是堅持原創路線?雷軍明確表示,盡管大空間SUV需求旺盛,但市場容量有限,重復造車“注定沒有前途”。最終,小米選擇以特斯拉Model Y為對標對象,將YU7定位為運動型SUV,并從續航、空間、定價等維度展開全面競爭。
為驗證運動型SUV的市場可行性,小米研發團隊進行了多輪設計優化。雷軍舉例稱,團隊拆解了三輛Model Y的零部件進行深度研究,最終通過空間布局創新證明,YU7的內部乘坐體驗不輸競品。這一結論打消了內部對實用性的顧慮,推動項目正式立項。續航方面,原規劃620公里的標準版因實測反饋不足被取消,改由長續航Pro版(835公里)作為主力車型,且定價保持25.35萬元不變,較Model Y煥新版(593公里續航)低1萬元。
市場反饋印證了小米的戰略選擇。YU7發布后18小時內鎖單量達24萬輛,交付兩個半月累計突破4萬輛。乘聯分會數據顯示,8月小米汽車整體交付36396輛,其中YU7與SU7幾乎各占半壁江山。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連續10個月月銷超2萬輛的SU7,在8月首次跌出榜單,交付量不足2萬輛,側面反映出YU7對小米銷量的拉動作用。
針對用戶關注的交付周期問題,小米汽車同步啟動產能升級。據內部人士透露,公司正通過智能化技術改造提升工廠效率,部分車型交付時間有望較原計劃縮短6周。這一調整被視為小米應對訂單激增、緩解用戶等待焦慮的關鍵舉措。
從SU7的“背水一戰”到YU7的差異化突圍,小米汽車正以技術驅動與市場洞察重塑行業格局。雷軍在演講中強調,小米的造車邏輯始終圍繞“用戶需求”與“技術突破”展開,而YU7的初步成功,無疑為這一戰略提供了有力注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