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概股市場迎來一輪強勁反彈,其中百度表現尤為突出。9月,百度港股股價單月累計漲幅超過50%,9月17日盤中最高漲幅接近20%,創下兩年半以來的新高,市值突破3600億港元。與此同時,百度美股年內漲幅達62.06%,過去60個交易日漲幅為58.03%,遠超其他互聯網企業。
市場對百度股價大幅上漲的原因存在兩種主要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百度此前長期處于估值低位,自2021年起,其美股估值持續下行,港股上市后也陷入調整期。這種長期的估值壓制,為反彈提供了空間,尤其是在市場情緒和流動性改善的情況下,反彈幅度可能更為顯著。
另一種觀點則強調,百度戰略調整后,聚焦AI領域,實現了技術突破與商業化落地的結合。基礎大模型的進展推動了智能云和智能駕駛等業務的創新,而商業化應用的規模化又為大模型迭代提供了數據和場景支持。高盛研報指出,百度的AI云、自動駕駛和現金儲備業務,按SOTP估算,價值接近200美元/股。
從業務表現來看,百度智能云已成為核心增長引擎。2024年四季度,智能云收入同比增長26%,AI相關收入增長近3倍;2025年一季度,業務增幅環比翻倍;二季度,AI驅動的新業務收入突破100億元,智能云貢獻超80%。前CFO何俊杰在財報中明確表示,智能云的強勁增長為整體收入提供了堅實支撐。
百度云的技術優勢體現在算力管理和模型工具鏈的靈活性上。其萬卡集群管理和錯峰調度技術,將大模型訓練成本壓縮至行業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昆侖芯已大規模部署,本季度點亮國內首個三萬卡集群,百舸AI異構計算平臺4.0具備10萬卡集群部署能力,訓練效率折損控制在5%以內,達到業界領先水平。
在兼容性方面,百度云是國內唯一能同時支持英偉達CUDA和國產算力的廠商,客戶無需更換系統即可使用,這在國產算力替代的背景下具有重要價值。百度通過“算力-框架-模型-云服務-應用-生態”的完整布局,形成了差異化競爭力。
AI搜索領域,百度依托文心一言大模型,推出獨立AI搜索“文小言”,支持多模態內容生成和主動信息整合。第三方機構數據顯示,百度AI搜索月活躍用戶規模達3.65億,居國內首位。盡管二季度在線營銷收入同比下降15%,但AI搜索的新范式增長被視為戰略重點。移動生態事業群組負責人羅戎表示,二季度已啟動AI搜索變現的早期測試,但考慮到用戶體驗,大規模變現尚未展開。
資本市場對百度的重估始于二季度末。盡管總營收下滑4%,但凈利潤大漲33%,智能云業務首次突破百億大關。杰富瑞研報指出,百度簽署多個大型AI合作客戶,AI代理與數字人業務快速增長,自動駕駛平臺ApolloGo海外擴張,維持“買入”評級,美股目標價升至157美元,港股目標價升至152港元。AreteResearch分析師也將百度評級從“出售”上調至“買入”,目標價設為143美元,認為其芯片業務潛力可抵消廣告業務疲軟的影響。
百度的戰略調整始于對資源的高度聚焦。2025年,公司加大融資力度,擴大資本開支。9月之后,中概股普遍反彈,百度市凈率超過1倍,融資功能恢復。年內,百度先后發行144億元人民幣和20億美元優先票據,其中44億元債券于9月中旬發布。7月,百度更換CFO,采取更積極的財務策略。
在AI基礎設施領域,百度已實現商業化自洽。昆侖芯科技中標中國移動十億級訂單,2024年中國市場AI芯片出貨量達6.9萬枚,是寒武紀的2.65倍。百度使用內部開發的昆侖P800芯片訓練文心大模型,標志著在算力環節擁有自主可控能力。CFO何海建明確表示,市場對百度Robotaxi、昆侖芯、百度云等業務的價值存在低估。
百度Robotaxi業務訂單量有時超過谷歌Waymo,但后者估值已達800億美元,而百度這部分業務尚未單獨估值。昆侖芯的商業化突破,使其估值參考對象從寒武紀轉向英偉達,市場需給予正式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