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在云棲大會上公布的未來規劃引發行業高度關注,其大規模投資與擴張路徑預示著全球數據中心市場將迎來深刻變革。據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吳泳銘透露,AI模型需求呈現指數級增長態勢,模型令牌使用量每兩至三個月即實現翻倍,這一趨勢直接推動公司強化算力基礎設施布局。
在投資規模方面,阿里云宣布將在未來三年3800億元人民幣投入基礎上追加投資,重點用于算力網絡建設。公司預測,到2032年其全球數據中心電力消耗量將較2022年激增十倍。這一數據與摩根士丹利最新研究報告形成呼應,該機構測算顯示,2026至2032年間阿里云年均新增數據中心容量將超過3吉瓦,相當于2025年中國市場新增總量的水平。
摩根士丹利報告詳細拆解了阿里云的擴容軌跡:以2022年約2.5吉瓦的容量為基準,到2032年需達到25吉瓦目標。這意味著2026年容量將攀升至5吉瓦左右,隨后六年保持年均3吉瓦以上的增長速度。報告特別指出,這種擴張強度將直接拉動數據中心運營商萬國數據(GDS)和世紀互聯(VNET)的業務增長,兩家企業被列為關鍵受益方。
瑞銀集團從資本投入角度進行測算,得出更具沖擊力的結論。該機構以2022年1.5吉瓦容量為起點,推算十年后總容量需達15吉瓦,凈增13吉瓦。按每1吉瓦數據中心對應1000億元IT設備投資計算,阿里云每年需投入1000億至2000億元資本開支。這一數字遠超市場現有預期,有力回應了業界對AI資本支出可持續性的質疑。
從行業影響看,全球數據中心電力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摩根士丹利預測,到2033年整體用電量將是2022年的十倍,這為云服務廠商的擴張提供了宏觀背景。值得注意的是,阿里云單家企業的資本支出就足以支撐整個行業多年發展,其擴張強度直接改變市場競爭格局。
在看到機遇的同時,研究機構也警示潛在風險。隨著AI原生應用加速普及,"AI吞噬軟件"現象可能對傳統企業軟件市場形成沖擊。這種技術迭代帶來的顛覆效應,將成為數據中心行業持續增長過程中需要應對的重要變量。
當前市場對阿里云戰略的積極反應已體現在評級調整中。摩根士丹利重申對GDS和VNET的"增持"建議,瑞銀則強調其投資強度超出市場預期。兩家機構的研究均指向同一結論:AI驅動的技術革命正在重塑基礎設施投資邏輯,頭部云廠商的資本開支將成為行業發展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