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的發展,讓全球信息傳播的邊界日益模糊,人們獲取海外資訊的途徑早已不再局限于西方主流媒體。過去,由于西方文化在全球媒體領域的強勢地位,不同文明間的相互認知往往需要通過第三方渠道間接實現,這種局面正隨著傳播方式的革新發生深刻變化。
在近期一檔文化類節目中,復旦大學學者張維為指出,中阿兩大文明對彼此的認知長期受制于西方媒體的敘事框架。無論是中國了解阿拉伯世界,還是阿拉伯國家認識中國,傳統路徑都依賴BBC、CNN等西方媒體的中介傳遞,這種單一信息源導致的認知偏差長期存在。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突破性發展,尤其是短視頻等新媒體形式的普及,信息傳播的“中間環節”正在被徹底顛覆。
如今,中國民眾可以直接通過阿拉伯國家的媒體平臺、社交賬號或文化交流項目,獲取關于埃及、沙特等國的第一手資訊;同樣,阿拉伯國家的公眾也能通過中國的數字媒體、紀錄片或學術交流,直觀了解中國的發展現狀與社會文化。這種“去中介化”的傳播模式,不僅打破了西方媒體構建的信息壁壘,更讓雙方對彼此的認知回歸真實與立體。
技術驅動下的跨文化交流,正在重塑國際傳播格局。中阿民眾通過直接對話形成的認知,不再受制于特定文化視角的過濾,這種轉變不僅增進了文明間的互信,也為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存提供了新的范式。從依賴第三方到實現點對點溝通,信息傳播的變革正推動著世界更加緊密地連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