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驍龍峰會·中國”活動現場,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向外界透露了公司人形機器人研發的最新進展。他表示,去年制定的階段性目標已提前完成——今年上半年,宇樹的人形機器人已能流暢完成舞蹈等復雜動作,動作連貫性和表現力較此前有顯著提升。
盡管取得階段性突破,王興興強調,當前技術水平仍不足以支撐人形機器人走向實際應用。他指出,僅能執行預設動作的機器人無法滿足復雜場景需求,未來需突破“指令驅動任意動作”的技術瓶頸。據其透露,宇樹科技已接近實現這一目標,若研發進度順利,有望在2024年底至2025年上半年完成技術攻關,使機器人具備實時生成多樣化動作的能力。
對于更長期的技術規劃,王興興描繪了人形機器人與物理環境深度交互的愿景。他預計,到2025年底或2026年,機器人將能夠完成“遞水杯”“清理桌面”等日常任務。不過,他同時坦言,提升任務執行成功率和操作精細度仍需更長時間的技術積累,這一階段的目標實現周期可能延長。
談及行業現狀,王興興認為人形機器人產業正處于“爆發前夜”,但全球技術路線尚未形成統一標準。他呼吁業界聚焦具身智能通用AI的研發,通過提升全球智能制造能力推動生產力變革。針對當前具身智能大模型商業化應用不足的問題,他建議行業保持開放態度,避免過早鎖定技術路徑。
值得注意的是,宇樹科技近期在技術開源方面邁出重要一步。王興興介紹,公司已發布基于視頻生成的新模型,并采取完全開源策略,包括數據集、訓練代碼及部署方案均向公眾開放。他將此舉類比為OpenAI早期開源ChatGPT的決策,認為通過技術共享可加速行業整體發展,擴大市場應用規模。盡管具身智能模型距離大規模商用仍有距離,但開源生態的構建或將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