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舉辦的云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吳泳銘圍繞人工智能時代的發展方向,系統闡述了阿里云的戰略布局。他提出,以大模型為核心的技術體系將重構傳統計算生態,成為連接用戶、應用與算力資源的新型操作系統。
吳泳銘強調,當前人工智能發展已進入自主行動階段,其智力水平在短短數年內從相當于高中生躍升至博士生級別。數據顯示,全球AI行業近一年投資額突破4000億美元,預計未來五年累計投入將超過4萬億美元。這種指數級增長背后,是AI從單純模仿人類向主動改造現實世界的轉變。
據介紹,阿里云正在推進規模達3800億元的AI基礎設施建設,并計劃進一步擴大投入。到2032年,其全球數據中心能耗規模預計較2022年增長10倍,這一數據反映出算力需求的爆發式增長。吳泳銘指出,這種布局旨在為即將到來的超級人工智能時代奠定基礎。
在技術突破方面,阿里巴巴正式推出Qwen3-Max模型。該模型預覽版在權威文本評測中位列全球第三,性能超越GPT-5-Chat。此前發布的財報顯示,阿里云智能集團季度收入同比增長26%,創近三年新高,公司整體凈利潤增長76%,表明AI戰略已產生實質性效益。
資本市場對這一系列動作作出積極反應。阿里巴巴港股單日漲幅達9.14%,股價創2021年10月以來新高,市值單日增加近3000億港元。本月累計漲幅超四成,年內接近翻倍。值得注意的是,華爾街知名投資機構方舟投資時隔四年重新建倉阿里巴巴美股,顯示國際資本對中國科技企業轉型的認可。
關于AI技術演進路徑,吳泳銘提出三階段理論:智能涌現階段已實現通用對話和復雜推理能力;當前所處的自主行動階段,AI正通過工具調用能力滲透到物流、制造、醫療等各個領域;未來的自我迭代階段,AI將通過全量數據接入和自主學習,形成超越人類的智能形態。
在技術架構層面,大模型正在取代傳統操作系統成為新的技術底座。自然語言將演變為AI時代的"編程語言",智能體(Agent)則成為新型軟件形態。數據中心計算范式正從CPU主導轉向GPU主導,預計未來全球將形成5-6個超級云計算平臺,AI能力將以Token形式在云端流通。
阿里巴巴的開源戰略取得顯著成效。通義千問系列模型全球下載量突破6億次,衍生模型超過17萬個,形成全球最大的開源模型生態。公司計劃通過全棧AI服務投入,在三年內完成基礎設施布局,為人機協同的未來社會提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