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舉辦的云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CEO、阿里云智能集團董事長兼CEO吳泳銘發表了主旨演講。他指出,實現通用人工智能(AGI)已成為確定性事件,但這僅僅是起點,終極目標是發展出能夠自我迭代、全面超越人類的超級人工智能(ASI)。
吳泳銘提到,全球AI行業在最近一年內吸引了超過4000億美元的投資,預計未來五年累計投入將超過4萬億美元。如此巨大的算力和研發投入,必將加速更強大模型的誕生,推動AI應用的廣泛滲透。
他首次系統闡述了通往ASI的三階段演進路線。第一階段為“智能涌現”,AI通過學習海量人類知識,具備泛化智能能力,能夠理解人類意圖、解答問題,并逐漸發展出多步推理能力。第二階段是“自主行動”,AI不僅限于語言交流,而是具備在真實世界中行動的能力,能夠拆解復雜任務、使用和制作工具,完成與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交互。當前,AI正處于這一階段,其Tool Use能力和Coding能力的提升,使其能夠輔助人類,極大提高生產力,滲透到幾乎所有行業領域。第三階段為“自我迭代”,AI通過連接物理世界并實現自學習,最終實現“超越人”。
吳泳銘還提出了兩大預判。第一個預判是,大模型將成為下一代的操作系統。他認為,大模型將替代現有的操作系統,成為鏈接真實世界工具接口和用戶需求的中間層,承載用戶、軟件與AI計算資源的交互調度。自然語言將成為AI時代的編程語言,任何人都可以用自然語言創造無限多的應用。基于這一預判,阿里做出了戰略選擇,通義千問將堅定走開源開放路線,打造AI時代的Android。第二個預判是,超級AI云將成為下一代的計算機。數據中心內的計算范式正在從以CPU為核心的傳統計算,加速轉變為以GPU為核心的AI計算。這需要超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和全棧的技術積累,只有超級AI云才能承載這樣的海量需求。未來,全世界可能只會有5-6個超級云計算平臺。
吳泳銘強調,在這個新時代,AI將替代能源的地位,成為最重要的商品,驅動千行百業每天的工作。絕大部分AI能力將以Token的形式在云計算網絡上產生和輸送,Token將成為未來的電。阿里云的定位是全棧人工智能服務商,提供世界領先的智能能力和遍布全球的AI云計算網絡,向全球各地提供開發者生態友好的AI服務。
為實現這一目標,阿里云將通過兩大核心路徑實施AI戰略。第一,通義千問將堅定開源開放路線,致力于打造AI時代的Android。第二,構建作為“下一代計算機”的超級AI云,為全球提供智能算力網絡。為支撐這一宏大愿景,阿里巴巴正在積極推進三年3800億的AI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并將會持續追加更大的投入。根據遠期規劃,對比2022年這個生成式AI的元年,2032年阿里云全球數據中心的能耗規模將提升10倍。
吳泳銘認為,通往ASI之路將經歷三個關鍵階段。在第一階段“智能涌現”中,大模型通過理解全世界的知識集合,具備了泛化的智能能力,涌現出通用對話能力,并逐漸發展出思考多步問題的推理能力。在第二階段“自主行動”中,AI具備了在真實世界中行動的能力,能夠拆解復雜任務、使用和制作工具,自主完成與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交互。這一階段的實現,關鍵在于大模型具備了Tool Use能力和Coding能力。在第三階段“自我迭代”中,AI將連接真實世界的全量原始數據,并通過Self-learning自主學習,實現自我迭代與智能升級。
他進一步解釋,AI要實現超越人類的突破,就需要直接從物理世界獲取更全面、更原始的數據。例如,在自動駕駛領域,新一代的自動駕駛采用端到端的訓練方法,直接從原始的車載攝像頭數據中學習,實現了更高水平的自動駕駛能力。同樣,AI要進入到一個更高的階段,也需要直接從物理世界獲取數據,理解更多物理世界的數據,從而發現超越人類認知的深層規律。
隨著AI滲透更多的物理世界場景,理解更多物理世界的數據,AI模型和agent能力也會越來越強。未來的模型將通過與真實世界的持續交互,獲取新的數據并接收實時反饋,借助強化學習與持續學習機制,自主優化、修正偏差、實現自我迭代與智能升級。當經過無數次場景執行和結果反饋的循環,AI將自我迭代出超越人類的智能能力,一個早期的超級人工智能(ASI)便會成型。
吳泳銘表示,超級人工智能到來之后,人類和AI將形成嶄新的協同方式。未來,每個家庭、工廠、公司都將有眾多的Agent和機器人24小時服務。程序員已經感受到了這種協同方式的早期雛形,通過Coding工具,AI可以在短時間內創造出所需的系統。ASI將指數級放大人類的智力杠桿,使人類10小時的產出乘以十倍、百倍的杠桿。每次技術革命解鎖更多生產力之后,都會創造出更多的新需求,人會變得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