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浪潮下,汽車行業的價值評判標準正經歷深刻變革。機械性能的競爭已逐漸退居次席,取而代之的是技術普惠能力、數據迭代效率以及與用戶情感連接的深度。AI技術正從多個維度重塑汽車品牌的核心競爭力,推動行業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為凝聚行業共識、推動技術發展,汽車之家近日舉辦了一場以“Hi Future”為主題的全球AI科技大會。會議匯聚了行業頂尖技術專家、車企領袖及生態合作伙伴,共同探討智能技術如何筑牢安全底線、重塑競爭邊界。其中,關于企業如何平衡智能賣點與用戶安全的討論成為焦點。
上海汽車集團乘用車分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俞經民指出,智能化已成為產品核心賣點,但在輔助駕駛宣傳監管趨嚴的背景下,企業需在傳播智能化能力與保障用戶安全之間找到平衡。他強調,營銷應基于產品真實優勢,而非夸大其詞。扎實做好“人工+智能”的結合,才能真正贏得用戶認可。
長安汽車集團智慧營銷中心總經理楊光華則從產品安全角度提出見解。他表示,長安汽車在科技生態大會前內部討論后,決定將“安全”作為核心宣傳點,涵蓋安全性與安全感兩方面。他認為,宣傳層面需更加透明、清晰、準確,才能為用戶帶來真正的安全感。
領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穆軍認為,主機廠在宣傳時應謹慎,避免誤導用戶。他提到,當前車企普遍提及的“輔助駕駛”概念,本質是為用戶提供雙重安全保障,而非替代人類駕駛。
隨著自動駕駛技術逐漸普及,汽車品牌如何持續打動用戶成為新的議題。俞經民認為,車企需具備明確的品牌戰略,包括產品定位、痛點解決能力及技術IP。通過好的產品與品牌戰略,將市場與消費者需求緊密連接。
楊光華從差異化角度提出,燃油車時代比拼馬力,而智能化時代則需比拼算力。車企應將汽車視為硬件載體,通過AI調動車內硬件,實現更多場景化功能。他強調,差異化需從比功能、配置轉向比場景,深入了解用戶需求是關鍵。
穆軍則認為,汽車需具備千人千面的智駕、座艙及服務,而AI是實現這一愿景的核心。他指出,通過OTA升級快速迭代功能,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是打動用戶的關鍵。
在探討如何賦能產品差異化時,俞經民建議車企與3C企業合作,借鑒其軟硬件結合能力及芯片優勢。他強調,差異化需基于“人工+智能”,并深入了解用戶真實需求。
楊光華認為,品牌差異化需“求快”,在智駕產品及供應商能力上搶占先機。同時,企業需具備用戶洞察能力,在相同技術路線上打造獨特體驗。
穆軍坦言,AI軟件重新定義汽車后,車企可通過OTA快速為用戶提供新功能。但用戶喜好變化迅速,需持續迭代以滿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