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近日發布的《智能世界2035》報告,以134頁的深度研究勾勒出未來十年的技術演進圖景。該報告從技術突破、場景革新、可持續發展三大維度,系統描繪了智能時代將如何重塑人類生產生活方式。
在核心技術層面,報告提出十大顛覆性趨勢。其中,通用人工智能(AGI)將突破虛擬世界限制,通過經驗引擎、理念引擎、行動引擎構建物理世界模型,實現從感知到認知的跨越。AI智能體不再局限于執行指令,而是進化為具備自主決策能力的產業伙伴,推動制造業、醫療、教育等領域發生范式革命。人機協同編程模式將重構軟件開發流程,工程師與AI的協作效率預計提升300%。
算力與存儲的革新構成技術底座。報告預測,到2035年全球算力需求將激增10萬倍,推動新型計算架構突破馮·諾依曼瓶頸。存儲系統從"存數據"向"存知識"轉型,AI訓練數據占比將超過70%。網絡層面,智能體互聯網(IoA)將取代傳統互聯網,實現設備間自主協商與資源調度,構建萬物超維互聯的生態系統。
全場景應用正在重構行業生態。醫療領域,AI預防系統可提前發現80%以上慢性病風險,推動服務模式從"治病"轉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教育場景中,智能學伴與數字孿生教師實現個性化教學,使大規模因材施教成為可能。交通出行依托MaaS平臺與自動駕駛出租車,打造移動的"第三空間",通勤效率提升40%。
產業變革呈現集群化特征。具身智能在智能駕駛、工業機器人、低空經濟領域形成萬億級市場,2035年相關產業規模將突破15萬億元。能源網絡通過Token化管理系統,實現風光發電占比超65%,徹底改變能源結構。制造業向"設計即制造"模式轉型,產品開發周期縮短70%,定制化生產成為主流。
可持續發展貫穿技術演進全過程。報告強調構建AI倫理與安全體系,通過技術普惠彌合數字鴻溝。在能源領域,智能電網與儲能技術協同發展,使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提升至90%以上。城市治理通過城市級AGI與數據大動脈建設,實現交通、環境、公共安全的實時優化,打造會呼吸的智能生命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