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AIDC產業發展大會近日在上海拉開帷幕,來自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等領域的行業代表齊聚一堂,圍繞AI算力基礎設施的技術演進與產業協同展開深度探討。會議期間,華為公司正式發布《AIDC機房參考設計白皮書》,為下一代智能算力中心建設提供系統性技術框架與實踐指南。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向千行百業加速滲透,算力需求呈現指數級增長態勢。傳統數據中心架構面臨三大核心挑戰:高密度計算設備帶來的功率密度激增、液冷技術規模化應用的散熱難題,以及集群化部署對供配電系統的可靠性要求。華為發布的白皮書針對這些痛點,提出從硬件適配到系統集成的全鏈條解決方案。
在散熱體系設計方面,白皮書強調需構建風液混合的彈性架構。針對單機柜功率密度突破50kW的發展趨勢,液冷方案需具備模塊化擴展能力,同時通過智能流量控制技術實現風冷與液冷的動態切換。供配電系統創新提出"解耦式"設計理念,將電力分配單元細化至房間級甚至機柜級,配合高壓直流供電技術,使能效比提升至95%以上。
建筑結構規劃迎來革命性變革。為承載每平方米承重達1.6噸的AI服務器集群,機房層高需預留3.5米以上凈空,并采用鋼結構增強整體穩定性。網絡架構設計前瞻性布局400G/800G光纖通道,通過三維布線模型優化空間利用率,確保未來十年內帶寬需求增長300%時的傳輸穩定性。
交付模式創新成為白皮書亮點。華為提出"兩階段三模式"建設方案:第一階段完成土建與基礎機電建設,第二階段根據業務需求靈活選擇"全模塊化"、"部分模塊化"或"定制化"交付路徑。其中,預制化電力模塊可將建設周期縮短40%,特別適用于邊緣計算節點的快速部署。
生態建設層面,白皮書呼吁構建"技術標準+產業聯盟+測試認證"的三維協同體系。通過建立AIDC技術標準工作組,推動液冷接口、供電協議等20余項關鍵標準統一。同時,聯合產學研機構打造測試認證平臺,已形成包含300余項測試用例的評估體系,有效降低技術選型風險。
與會專家指出,該白皮書的價值不僅在于技術參數的突破,更在于開創了"技術-產業-生態"三位一體的發展范式。通過將液冷技術成本降低35%、供電系統PUE值優化至1.15以下等量化指標,為行業提供了可復制的工業化建設路徑,加速推動我國智能算力基礎設施進入標準化發展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