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廈門舉辦的2025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論壇上,人工智能如何賦能新型工業化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這場為期兩天的盛會匯聚了來自金磚國家及國際組織的代表,共同探討技術變革對產業格局的重塑作用。
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行長迪爾瑪·羅塞芙在主旨演講中指出,工業化進程正經歷歷史性轉折。她強調,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興技術正在重構全球生產、貿易和創新體系,各國需要以技術驅動為核心升級工業化理念。這一觀點得到與會專家的廣泛認同,認為傳統發展模式已難以適應數字時代需求。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披露的數據顯示,國內工業企業應用智能技術的比例在一年間從9.6%躍升至47.5%。作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中國已連續12年保持領先地位,建成7000余家先進級智能工廠和230余家卓越級智能工廠。這些實踐為新型工業化提供了重要樣本。
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提出技術演進新方向:智能體正在取代大模型成為行業焦點。他比喻稱,智能體相當于為AI裝上"數字手腳",具備任務分解、工具使用和協作能力,能夠獨立完成復雜工作流程。這種技術突破使降本增效從概念走向現實,在制造業領域展現出巨大潛力。
跨界融合趨勢在論壇上引發熱烈討論。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預測,具身智能和世界模型的發展將推動數字孿生工廠、工業元宇宙等新業態涌現。快手科技副總裁蔡雄山以"可靈AI"為例,展示了虛擬仿真環境如何降低機器人訓練成本和風險。這些案例表明,技術融合正在創造前所未有的產業機遇。
面對技術發展不平衡問題,與會代表提出多項解決方案。迪爾瑪·羅塞芙呼吁建立包容性技術體系,通過擴大數字基礎設施投資和職業教育合作,幫助全球南方國家跨越數字鴻溝。她透露,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將重點支持智能制造、綠色經濟等領域建設。
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從產業協作角度提出建議,主張加強基礎研究、標準制定和產業培育等領域的國際合作。他認為,金磚國家龐大的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使其具備成為技術試驗田和引領者的條件。這種觀點得到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樂成的呼應,后者強調要促進數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據介紹,中國去年成立的中國—金磚國家人工智能發展與合作中心已取得初步成果。下一步計劃搭建創新共享平臺,直接輸出成熟技術解決方案,幫助發展中國家突破技術壁壘。這種務實合作模式為全球工業轉型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