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三代ES8開啟預售十余日,門店客流量與網絡討論熱度持續攀升。這款起售價41.68萬元的全尺寸SUV,相比二代車型降價超10萬元,卻標配102度電池、三零重力座椅、ADB大燈等高端配置,車身尺寸更從5.01米增至5.28米。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隨之浮現:如此定價,蔚來能否盈利?
面對質疑,蔚來管理層多次公開表態:三代ES8毛利率可達20%,較二代車型更高。這一數據背后,是蔚來通過技術自研與供應鏈優化實現的降本突破。據內部人士透露,僅神璣NX9031智駕芯片替代4顆英偉達Orin-X,就為每臺車節省2萬元成本,相當于提升5個百分點毛利。更關鍵的是,電機、音響、座椅、剎車卡鉗等核心部件均實現自研,電池Pack技術也由蔚來自主掌握。
規模效應成為另一大降本利器。蔚來每年超百億元的研發費用,需通過銷量分攤。若年銷量從20萬輛增至50萬輛,單車研發成本將從5萬元降至2萬元;若達100萬輛,則進一步降至1萬元。生產端同樣受益,秦力洪指出,產能利用率提升后,單車生產成本可降低數千元。以樂道L90為例,其8月交付量突破萬輛,10月產能將達1.5萬輛/月,三代ES8也計劃在12月實現同等產能。
供應鏈關系的重塑更為深遠。過去,蔚來因品牌新銳遭遇供應商"卡脖子":NT1.0時代需預付貨款采購電池,NT2.0時代則因4顆Orin-X芯片交付延遲導致ET7、ET5交付受阻。2024年起,蔚來啟動供應鏈改革,成本團隊獨立于采購部門,直接向CFO匯報并設定采購價上限。李斌親自參與電池等核心部件談判,根據銷量變化動態調整采購策略。如今,蔚來已與多家供應商建立利益綁定機制,圖達通激光雷達、賽恩領動4D毫米波雷達等關鍵部件均由蔚來或其資本投資的供應商提供。
產品定義策略的調整同樣顯著。二代ES8因過度追求豪華配置導致成本失控,如六活塞卡鉗、4顆Orin-X芯片、超高鋁含量車身等設計,使定價偏離市場主流。三代ES8則回歸理性:鋁合金比例降低、卡鉗改為四活塞自研型號、芯片減至1顆,但性能未受影響——零百加速3.97秒、百公里剎停34.9米、標配11安全氣囊,更通過"連續三次100km/h碰撞測試"驗證安全性。甚至在冷媒選擇上,三代ES8也從昂貴的R1234yf(40萬元/噸)改用常規R134a(5萬元/噸),成本直降90%。
這些變革正逐步反映在財務數據中。李斌透露,蔚來計劃在四季度實現盈利,需月均銷量達5萬輛且整體毛利率達16-17%。目前,螢火蟲、樂道L60、樂道L90和三代ES8四款車型均供不應求,12月總產能將達4.1萬輛/月。隨著降本措施持續落地,蔚來能否打破"賣一輛虧一輛"的質疑,答案或將隨三季度財報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