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了一份名為《駕駛自動化技術研發倫理指引》的重要文件,該文件由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人工智能倫理分委員會精心編制,旨在為駕駛自動化技術的研發與應用設定倫理框架。
這份《指引》著重強調,在發布關于駕駛自動化技術的重大研究成果時,相關單位及個人需秉持客觀真實的原則,嚴禁捏造或傳播與實際功能不符的虛假信息,確保信息的準確無誤。
《指引》的核心原則包括以人為本、提升公眾福祉,安全至上、珍視生命,公平公正、消除偏見,以及信息透明、保障知情權。特別是在安全方面,《指引》明確要求駕駛自動化技術的研發與應用需將安全性放在首位,不僅要確保用戶及參與者的生命安全,還要高度重視車輛周邊環境的安全保護。
在面對不可避免的交通事故或極端駕駛環境時,《指引》指出,駕駛自動化系統應具備高度的生命尊重意識,積極尋求最佳應對策略,盡最大努力減少人員傷亡。
《指引》還根據駕駛自動化系統執行動態駕駛任務的能力,將其從低到高劃分為0級至5級,包括應急輔助、部分駕駛輔助、組合駕駛輔助、有條件自動駕駛、高度自動駕駛以及完全自動駕駛。針對不同級別的駕駛自動化技術,《指引》明確了相應的倫理規范。
在責任劃分上,《指引》指出,在2級及以下的駕駛自動化階段,責任主體通常是人類駕駛員;而在3級和4級的有限制自動駕駛階段,責任主體可能因具體場景而異,用戶和自動駕駛系統都可能承擔責任;在5級的無限制自動駕駛階段,除非特殊情況,否則自動駕駛系統將成為主要責任主體。
同時,《指引》強調,在研發、生產及推廣過程中,相關主體需清晰地向社會公眾說明駕駛自動化產品的功能級別、使用條件及方式,及時澄清可能引發誤解的信息,引導用戶正確使用不同級別的駕駛自動化產品,避免認知偏差和產品誤用、濫用。
為了確保數據安全,《指引》還要求駕駛自動化技術的研發與應用需建立健全數據全生命周期隱私保護機制,嚴格遵循知情同意、最小必要、去標識化等原則,保障用戶數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