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近日宣布了一項突破性發現,他們首次捕捉到行星系統誕生的珍貴瞬間,這一發現可能預示著宇宙中存在著與太陽系相似的天體系統。這一研究成果由一支國際團隊共同完成,并于近日在《自然》雜志上發表。
領導此次研究的萊頓大學研究員梅麗莎·麥克盧爾表示,這是人類首次在非太陽系環境中觀測到行星形成的最早階段。這一發現不僅為理解行星起源提供了新的視角,也為尋找宇宙中其他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開辟了新途徑。
根據天文學理論,恒星的形成始于冷卻且過度密集的星際氣體和塵埃區域在自身引力作用下的塌縮。在這個過程中,會形成被稱為“原恒星”的天體,其周圍被由相同物質組成的包層所包圍。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物質被壓扁成一個旋轉的盤狀結構,即“原行星盤”,而新的行星正是在這里孕育而生的。
在HOPS-315的原行星盤中,研究團隊發現了熱礦物凝聚的跡象,特別是硅單氧化物的存在。這種物質既存在于嬰兒恒星周圍的氣體中,也存在于晶體材料中,這表明在HOPS-315周圍的礦物凝聚過程才剛剛開始。這一發現為科學家們提供了關于行星形成初期階段的重要線索,有助于他們更深入地理解這一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