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集團近期在短劇運營領域放出大招,以百萬年薪的優渥待遇廣納賢才。該崗位的核心職責涵蓋建立短劇IP與劇本分級體系,旨在優化內容生產效率,確保高質量短劇的持續產出。據招聘詳情透露,該職位的月薪范圍鎖定在45,000至70,000元之間,采用20薪制,年薪總額可輕易突破百萬元大關,直逼140萬元。
在工作內容方面,京東期望應聘者能緊跟短劇市場潮流,不僅構建科學的分級制度,還需深入剖析用戶行為,協同推薦算法及產品團隊,共同推動業務增長。這意味著,成功應聘者需具備對市場趨勢的敏銳洞察力和跨團隊協作的高效執行力。
事實上,京東此番動作并非電商巨頭在短劇領域的首次嘗試。早在2023年末,拼多多就已憑借“多多有好劇計劃”涉足短劇市場,通過流量分成模式激勵優質內容創作。進入2024年,拼多多更是將短劇板塊提升至“多多視頻”的核心頻道之一,主打免費短劇,以此吸引用戶,提升平臺活躍度。
阿里巴巴同樣不甘落后,2024年,淘寶大手筆投入千萬元資金及超十億流量,支持品牌定制劇,攜手熱門IP、明星及行業頭部力量,共同探索短劇營銷的新路徑。
短劇市場的繁榮,離不開龐大的用戶基礎。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微短劇用戶規模已超6.6億人,占網民總數的近六成。這一龐大的受眾群體,直接推動了微短劇市場的快速增長。《2024年中國微短劇產業研究報告》指出,該市場規模已突破500億元大關,首次超越了電影票房,預計到2025年將進一步增長至634.3億元。
短劇的興起,不僅吸引了傳統廣告商的注意,更成為了品牌投放廣告的新寵。新銳短劇制作公司于今無量的創始人李峻丞表示,相較于傳統廣告,短劇能以更低的成本獲得更高的曝光率,因此越來越多的品牌選擇將廣告預算投入到短劇中。
短劇市場的商業模式也在不斷創新。李峻丞指出,短劇不僅投資少、制作周期短,而且內容形式靈活多樣,易于與其他產業結合。例如,短劇與AI技術的融合,或是將短劇作為電梯豎屏廣告、車載廣告的載體,都是值得探索的新方向。
然而,市場的繁榮背后也隱藏著挑戰。隨著短劇制作成本的上升和商業模式的變化,部分從業者面臨著市場份額被新平臺和模式擠壓的風險。在此背景下,如何保持內容創新,尋找新的增長點,成為了短劇行業共同面臨的課題。
盡管面臨挑戰,但短劇市場的未來依然充滿想象。隨著AIGC、虛擬現實等新技術的不斷成熟,短劇的創作手法和傳播渠道將進一步拓寬。同時,“微短劇+”模式也將成為趨勢,與文旅、電商、教育等多個行業深度融合,為短劇市場開辟更多應用場景和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