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宇宙中,一個非凡的訪客正悄然接近太陽系。這并非鳥類,也非飛行器,而是來自太陽系之外的星際天體——3I/Atlas,它以驚人的速度劃破深邃的星空。
據最新消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中心已正式確認了這一星際天體的身份。7月2日,智利里奧烏爾塔多的ATLAS望遠鏡首次捕捉到了它的蹤跡,隨后,全球各地的天文團隊迅速響應,對這顆神秘天體展開了詳盡的數據回溯與軌道分析。研究發現,早在6月中旬,3I/Atlas便已悄然進入人類的觀測視野。
3I/Atlas是繼2017年的彗星“奧陌陌”和2019年的彗星“2I/鮑里索夫”之后,人類發現的第三顆星際天體,同時也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大星際天體。它的軌跡呈現出典型的雙曲線形態,偏心率極高,意味著它并不受太陽引力的束縛,只是太陽系的一個短暫過客。
目前,3I/Atlas正從人馬座方向高速飛來,速度高達每秒60公里,距離太陽約6.7億公里。預計在今年10月29日,它將達到近日點,穿越火星軌道,并在未來幾年內逐漸遠離太陽系,重返星際空間。
初步觀測顯示,這顆天體擁有微弱的彗發和短尾巴,因此被歸類為彗星,并被形象地稱為“宇宙雪球”。科學家推測,其直徑可能達到10至20公里,甚至超過了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然而,由于其亮度主要來自塵埃和氣體形成的“彗云”,因此其實際的固體核心可能要小得多。
盡管3I/Atlas以驚人的速度接近太陽系,但NASA強調,它對地球并不構成任何威脅。其最近距離地球也將超過1.6個天文單位(約2.4億公里)。這一發現進一步證明了銀河系中漂浮著無數類似的星際天體,而我們過去可能只是缺乏足夠的觀測能力。
隨著先進天文設備的不斷涌現,如薇拉·魯賓天文臺等,未來這類星際訪客的發現將變得更加頻繁。科學家們正密切關注3I/Atlas的光譜和活動,希望通過分析其成分、結構和旋轉周期,甚至探測到如氨基酸等生命前體分子,為尋找地外生命提供寶貴的線索。
隨著近日點的臨近,3I/Atlas將逐漸變得明亮。盡管目前肉眼還無法觀測到它,但在2025年底至2026年初,有望通過中型業余望遠鏡捕捉到它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