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為國產GPU雙雄,摩爾線程與沐曦集成電路的發展路徑并不相同,但它們的命運卻因同一個變量而改變——2024年底,國產大模型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的爆火,讓國產GPU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出品
作者|姜凡
編輯|董雨晴
芯片半導體領域最近熱火不斷,前有寒武紀市值與收入規模屢創新高,后有“新王”接連登場。
6月30日晚間,摩爾線程與沐曦集成電路的科創板IPO申請雙雙獲受理。其中,摩爾線程擬募資金額80億元,或成為科創板年內受理的最大IPO項目,沐曦股份則擬募集資金39.04億元。
如無意外,這將是新一批國產高端GPU沖刺上市關鍵窗口期的起點。
2019年美國商務部發出一道禁令,中國半導體行業進入戰時狀態,集成電路國家大基金二期在當年度10月注冊成立。此后一年多,壁仞科技、燧原、沐曦、摩爾線程在內的一大批國產GPU企業紛紛涌現,一群從英偉達、AMD回流的人才很快集結,開始講述“中國版英偉達”的故事。
與上一批EE85級創立的韋爾股份、兆易創新、卓勝微中國半導體上市潮不同,這是一場半路突圍的機會,在巨頭已穩固的市場里尋找國產生存裂縫,現在,終于到了又一個關鍵性時刻。
雙雄出世,你追我趕
自2019年起,美國對中國科技企業的制裁愈演愈烈,尤其是高端GPU芯片的斷供,讓國內AI、云計算、自動駕駛等行業陷入“無芯可用”的困境。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一批GPU老兵嗅到了新機會,迅速集結。
曾執掌英偉達中國15年的“教父級”人物、“黃仁勛的左膀右臂”,告別了老東家,創立了摩爾線程。張建中的目標很明確,立志要“打造出屬于中國的英偉達”。
在摩爾線程位于北京的辦公室里,一場閃電戰很快打響。張建中拉來了其在英偉達的舊部,外加來自地平線、微軟、AMD、Arm等公司的人才。摩爾線程彼時稱,自己是一只真正世界級的、能夠覆蓋GPU全流程的成熟團隊。也因此,其吸納了堪稱豪華的投資方,只用了100天就躋身獨角獸行列。曾有報道表述,從確認估值、設計交易結構到交割等全流程,摩爾線程Pre-A輪融資只用了一個月,并且留給投資機構的時間只有數周。
張建中自己則在公開活動中稱,英偉達近20年來做的事情就是加速計算,摩爾線程在成立后干的也是類似的方向。2022年的春天,摩爾線程發布了首款全功能GPU蘇提,9個月后,又發布了首款國產游戲用顯卡。
幾乎是前后腳,出自AMD的老將陳維良也躬身入局。2020年9月,沐曦集成電路在上海成立。
圖|沐曦集成電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和張建中類似,他們都是在集成電路領域浸潤了數十年的老人。1995年,陳維良進入電子科技大學攻讀微電子專業,本科畢業后進入清華大學,2002年研究生畢業,拿到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工學碩士學位后回到上海進入集成電路行業。在AMD,他主要負責GPU設計及產品研發,主導并完成15款高性能GPU產品的流片與量產。
以至于創立沐曦,陳維良并未費太大勁,就直接集結了一支扎實的隊伍。
聯合創始人、CTO兼首席硬件架構師彭莉是AMD全球首位華人女科學家,擁有15年高性能GPU芯片設計經驗,歷任AMD首席SOC架構師、系統架構師、GFXIP架構師等職務,主導過多款GPU產品從架構到量產的全流程。
圖|沐曦聯合創始人、CTO兼首席硬件架構師彭莉
與摩爾線程不同,沐曦從一開始就瞄準了數據中心和AI計算市場。2022年,沐曦推出了首款產品曦思N100系列,更是在2023年4月實現量產。無論是產品落地,還是商業化進展,都取得了巨大突破。
據科技大周期報道稱,沐曦建立了高效的芯片研發量產體系,創造了多個國產GPU研發速度紀錄。曦思N100從立項到流片僅用13個月,于2022年1月交付流片,2022年8月完成回片測試。曦云C500于2022年12月交付流片,2023年6月完成回片測試。截至2025年一季度,沐曦GPU產品累計銷量已超過25000顆,產品良率和交付能力持續提升。
回過頭來看,兩家公司的崛起路徑截然不同:摩爾線程憑借張建中的行業號召力,迅速吸引資本和人才,走的是“高舉高打”路線;而沐曦則更注重技術沉淀,穩扎穩打,逐步攻克高性能GPU的制程難題。盡管如此,它們的命運卻因同一個變量而改變——2024年底,國產大模型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的爆火,讓國產GPU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DeepSeek爆火,國產GPU起飛
2024年初,深度求索發布的千億參數大模型DeepSeek-R1震驚硅谷,成為全球最強大的開源模型之一。更關鍵的是,DeepSeek讓推理市場的行情前所未有地火爆。和訓練所需要的高性能不同,推理側的需求讓國產GPU更加有的放矢。
機構投資者普遍認為,國產GPU的替代窗口已經打開,未來三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千億。資本市場的熱情瞬時而來,摩爾線程和沐曦的估值水漲船高。
IT桔子顯示,成立5年時間,摩爾線程共融資7輪,可公開的合計融資規模超過了35億元。
在2022年至2024年期間,摩爾線程的營業收入實現了增長,從0.46億元躍升至4.38億元,其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08.44%。在籌備此次IPO之前,摩爾線程在Pre-IPO階段的投前估值已經達到了246.2億元。天眼查顯示,張建中的持股比例為11.0598%,按照投前估值,其身家或將達到27億元。
沐曦股份自成立以來進行了8輪融資,公開可查的合計金額也超過了20億。陳維良間接與直接的合計持股比例為22.3659%,根據沐曦本輪融資超210億融資計算,陳維良的身家也將超過46億元。
然而,一面是上市的熱火,一面是經營的海水,行業的火熱并未掩蓋兩家公司當前發展的隱憂——由于高昂的GPU研發成本,兩家公司目前都尚入不敷出,且長時間的燒錢預計還將成為常態。
招股書顯示,沐曦2022年、2023年、2024年營收分別為42.6萬元、5302萬元、7.43億元;凈虧損分別為7.77億元、8.71億元、14億元;扣非后凈虧損分別為7.84億元、8.9億元、10.44億元。摩爾線程報告期內累計虧損也將近50億元。
國產GPU新王,性價比是最大殺器
決戰科創板,本身也是為公司接下來的良性發展補充彈藥。招股書顯示,摩爾線程計劃擬募資80億元,主要用于下一代GPU研發及產能擴張。
沐曦的募資規模則擬募資39.04億元,其中,24.59億元用于新型高性能通用 GPU研發及產業化項目,4.5億元用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推理 GPU研發及產業化項目,9.91億元用于面向前沿領域及新興應用場景的高性能 GPU技術研發項目。
摩爾線程憑借其自主創新的MUSA統一架構,成為國內首個實現單芯片同時支持AI計算、圖形渲染、物理仿真的全功能GPU廠商。其產品矩陣覆蓋三大核心領域:消費級市場:已量產MTT S80/S70等游戲顯卡;數據中心市場:MTT S2000/S3000/S4000加速卡系列,搭配自研"夸娥"智算中心解決方案,支持從千卡到萬卡級集群部署;邊緣計算領域:推出"長江"異構計算SoC芯片,集成GPU/CPU/NPU/VPU多元算力,布局AI PC/智能座艙等場景。
沐曦則聚焦高性能計算賽道,其MXC、MXN系列芯片在AI訓練推理領域展現出兩大優勢。
一位AI行業從業者長期與各類國產芯片打交道,其告訴,“目前這些已經在走IPO流程的公司,產品都是比較成熟的,已經迭代了好幾個版本,能非常明顯感覺到產品優化非常快”,其判斷,未來國產芯片將在性價比上拿出極強的競爭力。
實際上,DeepSeek的爆火,曾給中國芯片產業帶來兩面性。一面是,由于DeepSeek與英偉達的H卡高度綁定,使得AI從業者在進行研發時,天然想要依賴性能更好的英偉達芯片。但另一方面,DeepSeek引爆了推理市場,這恰恰是國產芯片更能發揮空間的地方。無論如何,乘著DeepSeek的東風,國產芯片也的確迎來了一次歷史性機遇,終將通過極致的性價比實力,實現彎道超車。
摩爾線程與沐曦“雙雄爭霸”之后,壁仞科技、燧原科技等一代國產GPU IPO或都將提上日程。
這一次的戰場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制高點,無論最終誰能勝出,它們的每一步突破,都在為中國芯片產業“逆天改命”寫下新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