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IDC中國發布了關于安全智能體市場的最新概覽,揭示了AI在安全領域的蓬勃發展態勢。據IDC預測,至2028年,中國安全智能體相關應用市場的規模將激增至16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預計將超過驚人的230%。這一數據無疑表明,AI正引領新一輪的科技革命,而安全能力與AI的融合將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回顧歷史,早在2003年,賽門鐵克便已開始嘗試將機器學習技術應用于惡意軟件特征碼的開發,開啟了AI在安全領域的初步探索。時至今日,以機器學習為核心的小模型能力已廣泛融入安全檢測、分析及響應產品中,顯著提升了威脅檢測的效率與準確性。隨著生成式AI的崛起,其在數據泛化、內容創造及交互能力上的優勢,將進一步推動安全自動化與流程化的進程,助力用戶實現更高水平的安全防護。
近年來,生成式AI在網絡安全領域的應用步伐明顯加快,眾多技術服務提供商紛紛推出安全大模型與安全智能體相關產品。IDC針對中國網絡安全市場的最新調研顯示,未來1至3年內,61%的中國客戶計劃采購安全大模型產品和服務,而28%的用戶則期望通過免費方式獲取大模型賦能的網絡安全產品。這一系列數據預示著,中國安全大模型市場即將迎來快速增長的黃金時期。
在此次發布的《中國安全智能體市場概覽》報告中,IDC詳細調研了中國安全智能體市場的現狀,旨在幫助市場全面了解安全智能體技術的歷史發展及未來趨勢,并為技術買家提供采購與建設建議。報告指出,生成式AI為安全智能體提供了強大的能力支撐,2025年后,每個具體用例將轉化為一個智能體,專門處理單一事務,為客戶賦能。IDC將安全智能體的應用劃分為六大類別,包括安全運營、安全檢測、數據安全、代碼安全、安全合規及安全攻防智能體。
面對琳瑯滿目的安全智能體產品,IDC為最終用戶提供了以下建議:首先,應明確區分安全智能體(AI Agent)與自主安全智能體集群(Agentic AI)的概念,前者側重于提升效果,后者則更注重效率提升,通過自動化已知任務與流程并進行反饋核查,兩者協同工作,共同實現自主化、自動化的安全防御。其次,安全智能體的建設需分階段進行,用戶需為構建安全智能體與自主安全智能體集群做好充分準備,包括數據、工具、通信框架等方面的準備。然而,無論智能體的能力多么強大,人類參與流程仍是不可或缺的,以確保業務的安全穩定運行。最后,用戶在部署AI相關應用時,應確保系統的安全性與道德性,關注AI的可解釋性、公平性、透明度、準確性、可溯源性及對抗魯棒性,這些要素需貫穿于AI建設的全過程。
IDC中國網絡安全市場高級分析師王一汀表示,當前中國安全智能體市場仍處于產品快速迭代的初期階段,市場上大量產品的發布與宣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用戶對安全智能體與自主安全智能體集群概念的混淆,對安全智能體的實現效果及評價機制也存在諸多疑問。隨著技術服務提供商產品的不斷成熟與客戶部署節奏的加快,市場將逐漸形成共識。IDC將持續關注該市場的發展動態。